中国台湾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如题所述

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共有13族,另外属泰雅族一支的赛德克族正积极争取成为第十四个原住民族分别是:1.太鲁阁族 2.泰雅族 3.鲁凯族 4.阿美族 5.卑南族 6.排弯族 7.赛夏族 8.邹族
9.雅美族 10.噶吗兰族 11.布农族 12.邵族 13.撒奇莱雅族地理分布:
赛夏族:
分布在新竹苗栗两县交界的山区,和泰雅族毗邻而居,传说赛夏族祖先曾自大霸山山麓移至大湖及苗栗一带,其后又继续南移。
赛夏以鹅公髻山和横平背山的脊线,分为南北两群。北赛夏分布在新竹县五峰乡大隘社的十巴儿(Shipaii)、夏埔(Shigao)、碑莱(Pilai)。
南赛夏分布在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瓦罗(Walu)、卡拉湾(Kalawan)、蓬莱村的巴卡散(Pakasan)、阿米希(Amisi)、泰安乡锦水村的巴卡利(Pakali)、马陵(Malin)、坑头(Invawan)、狮潭乡百寿村。著名的矮灵祭场向天湖即是隶属於东河村。
族人分布以苗栗县南庄乡最多,主要在东东、蓬莱、南江三村。其次为新竹县五峰乡,新竹县竹东镇亦有赛夏族人。
赛夏深受泰雅族影响,也有纹面习俗,是父系会会,以矮灵祭闻名。
总人口近五千多人邵族:
邵族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一族,曾有学者依据邵族的迁移传说,认为是阿里山邹族的一支,又依其分布与邻近的布农族关系较为密切,也有学者认为,邵族的文化恰介於汉族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边缘,因此有人主张,邵族是最晚汉化的平埔族群,亦或最早汉化的高山族群,但事实上,邵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和丰美的文化特质,其本来就是独立的 一族是无庸置疑的,而邵族族人普遍反对被视为平埔族群之一族,长期以来,他们力争能成为「台湾原住民族之第十族」。
今天,邵族原住民居住的范围,局限於日月潭一带,绝大部份聚居在称作德化社的日月村,少数几户定居在水里乡 大平林,户数大约六十余户,人口数近三百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资料),可以说是台湾最袖珍的原住民族群,更是人类的瑰宝。
邵族的本来风貌,保有诸多文化特质,他们自古以来,依存著日月潭,及其周围的这块福地,生生不息,创造了丰硕的文化,从采集、渔猎、农耕诸生产中,蕴育出灿然可观的人文特色邹族:
邹族大致分为北邹及南邹,当中的北邹指的是阿里山曹亚族(又分为Tapagu-Tufuja群和Lututu群),南邹是指卡那布亚族及沙阿鲁阿亚族。
邹族又称曹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县三民乡,另外还零星分布於高雄县桃园乡、南投县信义乡境内。总人口近四千多人
鲁凯族:
鲁凯族主要居住本省南部中央山脉的东西两侧。
住在西侧为分布在老浓溪支流浊口溪的下三社群,以及分布在隘寮溪流域的西鲁凯群,以海拔五百至一千公尺的山区为主要居住地;住在山脉东侧的一支则分布在吕家溪流域,称为大南群或东鲁凯群,居住在台东平原边缘地带。
鲁凯族分布在屏东县和台东县。
屏东县雾台乡人口数最多,其次为台东县卑南乡,再来是高雄县茂林乡及屏东县三地门乡。
人口总数近一万多人
排湾族:
排湾族以台湾南部为活动区域,北起大武山地,南达恒春,西自隘寮,东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分为Raval亚族和vutsul亚族;vutsul群又分为paumaumaq群(北排湾族)、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湾族)、paqaroqaro群(东部排湾)。
排湾族人口集中屏东县,以来义乡人口最多。玛家乡、三地门乡、泰武乡、春日乡、狮子乡、牡丹乡及台东县等行政区也都是排弯族分布地。
总人口数近七万多人
雅美族:
雅美族在行政区分上隶属於台东县兰屿乡,总人口数近三千多人(民国九十二年资料),分布在红头、
渔人、椰油、东清、胡岛、银野六村。
台湾东南海外的兰屿岛,面积四十五平方公里,是一火山岛。全岛大部份为山地,大半为热带雨林覆盖。
雅美族人在山海交接处建立村落,住屋为半穴居。因四周环海,他们以捕鱼为生,每年三至六月随著黑潮回游到来的飞鱼,是族人最重要的渔捞物。也种植并食用薯、芋、栗。因为海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连带使得鱼舟下水礼也成为雅美族年中的重要行事之一。
由於地理隔绝,他们是原住民中较晚接触汉人的一支。
卑南族:
卑南族位於中央山脉以东,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台东纵谷南方的平原上。
依其起源传说,分为两个系统:
一是石生起源说的知本系统,发源地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一是竹生起源说的南王系统,发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槟榔、宝桑。
卑南族分布於台东县卑南乡,共分为八个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槟榔..美浓村、初鹿村、南王村、温泉村。昔称「八社番」。
人口集中在台东县,其中以台东市比例最高;其次是卑南乡,总人口数近九千多人 布农族:
布农族分布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脉及其东侧,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是部落的散居社会。
布农族分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县玉山一带)、卡社群(南投县东部山区一带)、丹社群(南投与花莲县界一带)、峦社群(南投县、嘉义县界玉山一带)、郡社群、搭科布兰郡(简称兰社群,在今中央山脉南投,人数较少)。
现今布农族的分布地以南投县信义乡最多、其次为花莲卓溪乡,另外还有分布於高雄县桃园乡、台东县海端乡。
总人口数近四万多人
布农人喜欢山居,高山深处常有他们的聚落。是父系社会,行大家族制。 阿美族:
阿美族主要分布,台东市是阿美族人口分布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莲光复乡、吉安乡、台东县的东河乡及成功镇。
分为北部群、中部群和南部群。
北部群包括南势阿美,中部群包括秀姑峦溪及海岸阿美,南部群包括卑南及恒春阿美。
阿美族分布在台湾山脉东侧,立雾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东台纵谷及东海岸平原。包括台东县的东河、池上、关山、长滨、成功、卑南、台东市、花莲县新城、吉安、寿丰、凤林、光复、丰滨、瑞穗、玉里、富里、屏东县牡丹、满州等十九个乡镇市。
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极少数居於山谷中。
总人口数近十四万多人,是台湾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泰雅族:
泰雅族分布在台湾北部中央山脉两侧,以及花莲、宜兰等山区。又分为泰雅亚族(Tayal)和赛德克亚族(Sedek)。
泰雅亚族又分为Sekoleq群和Tseole群。
赛德克亚族又分为东赛德克群和西赛德克群。
泰雅族居住地域境内的高山相当多,例如插天山、栖兰山、合欢山、大霸尖山、奇莱山等都是。河川则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兰溪等。以山田烧垦和狩猎采集为生。
泰雅的黥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须猎首,女子需会职布,才可黥面。人口分布以花莲秀林乡最多,分布区尚有南投仁爱乡、新竹尖石乡、桃园复兴乡、花莲县万荣乡、宜兰县南澳乡。
总人口数近九万余人仅次於阿美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噶吗兰族:
噶吗兰族大致分布於宜兰、罗东、蘇澳一带,以及移往花莲市附近及东海岸之风滨乡与台东县长滨乡等地。
噶吗兰族为台湾平埔族的一个支系,原来分布於兰阳平原一带。十八世纪末期,汉人大量移垦兰阳平原,并利用各种手段夺取噶吗兰族人的土地。迫於环境及生活压力,噶吗兰族人陆续迁移至花莲和台东地区,并与当地人混居、通婚。花莲县丰滨乡新社村的噶吗兰族人聚落,是现在噶吗兰族人较集中的地区。太鲁阁族:
清朝居於南投县仁爱乡静观一带,及花莲县秀林乡之山区,目前住於南投县者,分布於仁爱乡之松林、卢山、静观
在花莲县者,除分布於秀林、万荣两乡外,尚有一部分住於卓溪乡立山村,及吉安乡庆丰,南华与福兴等三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5
台湾的原住民共有14族,分别是:
1 太鲁阁族
2 泰雅族
3 鲁凯族
4 阿美族
5 卑南族
6 排湾族
7 赛夏族
8 邹族
9 雅美族
10噶玛兰族
11布农族
12邵族13撒奇莱雅族14赛德客族
第2个回答  2014-01-25
台湾原住民,是指汉人移居台湾前最早抵达台湾定居的族群、原住民。纵使台湾各原住民族拥有各自的起源传说,但近年来依据语言学、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推断,在17世纪汉人移民台湾之前,台湾原住民在台湾的活动已有大约8,000年之久(Blust 1999)。台湾原住民在遗传学和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於南岛语族(Austronesian),和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岛民族族群有密切关联(Hill et al. 2007、Bird, Hope & Taylor 2004)。几世纪以来,台湾原住民经历了各种不同殖民民族的经济竞争和军事冲突。当时的中央集权式政府有意地针对原住民族进行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同化政策,并持续地经由贸易、通婚等等和原住民进一步接触,最终导致很大幅度的语言消亡和族群认同的消失。举例来说,在大约26种已知的台湾原住民语言(统称为台湾南岛语言)中,至少有10种语言已经消亡,5种濒临消亡[3],其他多种语言则出现轻微程度的损害。自从语言学家认为台湾是南岛语系的发源地以来,这些语言已经有著重大的历史意义[4]。台湾原住民原先广泛分布在台湾山区(尤其是台湾中部),并且沿著冲积平原聚集成一个个的部落。截至2008年12月,台湾原住民人口数为494,107人(占台湾人口数的2.1%),而大部分的当代原住民则是居住在山区和城市当中[1][5]。台湾原住民族目前面临著经济上和社会上的障碍,包括高失业率和教育上的差距。在1980年代早期,许多原住民族群开始主动争取高度的政治自决和经济发展[6]。而民族尊严的复兴经由原住民表现在不同方面,包含成功并入原住民文化元素的商业性流行音乐。在原住民的原生部落则是努力进行发扬传统文化的仪式和传统语言。各个原住民部落则是致力发展观光业,以达到原住民族的经济自我维持[
第3个回答  2014-01-25
共14族喔阿美族 排湾族 泰雅族 布农族 鲁凯族 卑南族赛德克族 撒奇莱雅族 太鲁阁族 噶玛兰族 邵族 达悟族 赛夏族 邹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