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水"春节风俗习惯

谁能帮手找找关于"三水"春节风俗习惯,要特色!!!!!!!
一定要是三水的!!!!!!!!!!!!!!!!!
!!!!!!!!!!!1

第1个回答  2007-02-23
谢灶 又称“祭灶”、“送灶”,在十二月二十三、四、五这几天。有这么一个规例叫“官三民四疍家五”,即做官的人家在二十三日谢灶,老百姓在二十四日,疍家(水上居民)在二十五日,所以大旗头村“祭灶”一定是在腊月二十三进行。传说灶神上天,是向玉皇大帝汇报主家善恶的。所以谢灶的供品中必有糖,灶神尝到甜头,就会多说主家的好话。过去用饴搪则是更绝的手段,饴糖胶着灶神的牙,使它不能胡言乱语。虽然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但在以前的大旗头村,糖是一种很稀少的东西,所以他们也就没有用糖点祭祀灶神的习俗了。谢灶过后,各家择吉日开油锅,炸煎堆、油角等物,准备过年。

除夕 俗称“三十夜”,这天家家贴新春联、门神,在厅堂祖先牌位前摆设煎堆、油角、年糕、橙和桔子等上供,而在以前煎堆、油角则由斋代替,很可能的原因是以前煎堆和油角较少,并且大旗头村比较贫穷,同时要点上蜡烛或长明油灯。这些摆设要到初七(人日)过后,有的甚至十五(元宵)后才撤去。除夕晚上,各户杀鸡、用赤菇、莲子、百合,先在院子里拜天神地神。拜天地时,将供品摆在桌子上,桌子上放茶三杯,酒三杯,筷三双(头向里),香三大支及十三支小的,蜡烛两支大的及两支小的,大门口插三支香,以及鸡(让鸡头对天)、赤菇、莲子、百合、粉丝、腐竹、芹菜,生菜(两菜为生)、葱、蒜、油角、煎堆等供品。由家长先拜,然后家人依次再拜。其念词主要为希望神灵保佑全家来年顺利,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等语。拜毕,在供桌神前烧元宝十双,在大门三门烧元宝各九双。接着依次再拜地神、堂屋祖先神,俗称:“先拜当天,再拜祖先”。拜祖先后,家中按长幼之序,幼者叩拜尊长,长辈对未婚晚辈分派“利是”——用红包封着的钱币,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年龄如果超过三十岁无论结婚与否都要给晚辈“利事“。不过给“利事”的习惯一般是年初二才给,而不是年初一。然后全家才吃团年饭。贴新春联、门神,在厅堂祖牌位前,家中供奉神像前,摆设煎堆、神角、年糕、橙和桔子等,点上长明油灯。

晚上吃团年饭很讲究,拜祭天地及祖先后,全家老幼围桌共食。菜肴多取吉利之意,如用猪横脷(猪胰)与猪右前蹄(猪右手)煲汤,是“横财就手”之意,发菜炆蚝豉是“发财好市”,蒸大鲤鱼是“年年有鱼(余)”,还有鱼丸表示“团圆”,猪利(舌)表示“大吉大利”,粉丝表示“白发长寿”等。饭后他们通常都煎两条鲢鱼放在米缸里到正月的十五。

晚饭后,妇女带着小儿女,持香上街卖懒,边行边唱“卖做,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不)懒。”晚上灯火通明,备上香茶、果品、点心、瓜子,一家人等候明年子时的来临,叫做“守岁”。过去没有电视机,多以搓麻将、打天九牌为乐。子时一到,爆竹声震耳欲聋,彼落此起。小孩们捧着“压岁钱”,回到床上压在枕下,高高兴兴地入睡。

外嫁女是决不能在娘家过年的,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夫家,也要去旅店住宿。这种规例不独在过年,冬至和清明节也一样,谚云“过冬凶,过年穷,过着清明死老公”。这几个节日,娘家是决不准外嫁女留宿的,而且很多农历的节日都是不行的。但现在,遵守这个习俗的人已越来越少了。

初一 正月初一,天刚发亮,就有贫家孩子,手持写上“财神”两字的小红纸,在门外大呼——“财神到”。对于第一个来呼者务必接下,叫“接财神”,接后付给孩子一两个铜元。跟着来的“财神”就不必接,但却不能说是“不要”。“不要财神”是很不吉祥的,大年初一说这种话更犯禁忌。有的孩子很调皮,喊过“财神到”如无人回应,他就高声问“你家要不要财神呀?”“正确”的回答是“有喇!”甚而说“我家有很多财神喇!”此习俗于建国后渐废。

初一这天的菜肴,人们习惯吃素,有表示一年行善之意。这天不扫地,不汲水,不洗头,不说诸如“死、伤、衰、病”等不吉利字眼。人们处处小心,不敢打破器物,倘偶有失手,忙说“缸瓦开花,富贵荣华”,以作补救。年初一(舞狮,好意兴),但在村中并无舞狮,因为狮音为“输”,行军打仗的大忌。

初二 正月初二叫“开年”。族中各人相拜年,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发红包。这天很早起床吃饭,荤菜很丰富,鸡鸭鱼肉部有。有新添丁人家举行“出火把”仪式,俗称“开灯”习俗。初二“挂灯”,十六“圆灯”。有的在祠堂、祖屋分别挂一个大灯笼;有的人家还在年前就用新竹子数十根一把,去叶,泡在池塘,再晒干,初二拿在祠堂来“出火把”、“开灯”。嫁出的姑娘也在这天回娘家拜年,近处一般当天返回。吃过饭就拖儿带女到亲戚家拜年,尤其是女婿,惯例这天要去岳家拜年。这天村内舞狮拜年,每家放鞭炮,表演踩青时节众人要送红包、生菜。舞狮拜年,走村串寨,各家热烈欢迎,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初三 初三日叫“赤口”,人们都闲在家里,上街游逛,一般不去别家拜年。相传是日如有互访的两家,他们在当年就会发生“口角之争”。初四到十五,天天都可以互访拜年了。

初七 由于该村为郑钟两姓,自古合睦团结,又有正月初七两姓同时“挂花灯”之举,届时,郑钟两姓共同出钱杀猪祭寨神,分猪肉,称为“分众肉”。当年生有男孩者,亦同时请众亲友吃酒庆祝,称“灯酒”。

元霄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是日有挂花灯习俗,凡在去年元宵节后及今年元宵节前生有男孩的家,都要挂起纸扎的花灯,不仅在家里挂,还要在祠堂里挂,叫做“开灯”(“灯”与“丁”偕音)。有的地方还要送一坛酒到祠堂,族中人可随意饮用。晚上“游灯”,每个小孩有用竹子做的“火把”一根,在游灯时点燃火把,敲锣打鼓,围着村转,长长的人流和火把在夜间很是壮观。邻近有的村则不用火把,而每人提一个灯笼,到村外游一圈,好像是夜间的长龙飞舞。如大旗头村郑姓的始祖所在的蚺蛇村就是提着灯笼“游灯”的。队伍中还有“游灯菩萨”抬着游行,其神名曰“洪圣公、菩萨、金北帝、文昌君、盘古大王”及其下的数个“马子”(每姓出一马子,用纸扎,长约50公分)。还有“行公”,众神之中“行公”个头最小。“元宵游神”是为了祈望风调雨顺,不过现已不在了。在此活动中,有的人还得意将“游灯”火把留一点作为“好预头”放在家中。

其他事项

初一,十五这二天,还有拜神做神的干儿女之举,用红纸写明求神者名字及出生年月帖在神物之上以求平安,俗称“上契”。仪式需要带猪肉一块、烧肉一块、白切鸡一个、鞭炮、蜡烛、元宝等敬拜。“上契” 观音者,将求者之名贴到观音脚上即可。“上契”神树者,通常是找一些古树,将“上契”贴在树上即可。解放前该村有古榕神树四棵,分在东南西北各一棵,就是人们崇拜的物件之一。

初二、十六这二天则拜做牙,为商人拜神日。猪肉一块、烧肉一块、白切鸡一只、鞭炮、蜡烛、金银纸等敬拜神灵,希望生意人生意兴隆。
第2个回答  2021-02-08

你知道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