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笔记习惯

如题所述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三月份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每人准备一支红笔,两个笔记本。

红笔的作用: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以警示自己,让孩子看到自己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笔记本的作用:记笔记有助于让孩子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点更为全面、有条理。我将真题中的重点题目给孩子标上考点和知识点,并将用到的相关结论都让孩子记到笔记本上,孩子整理的过程就是将知识条理化和有效化的过程。这样,哪怕孩子不太明白,回家以后家长也能做相应的指导。下次课时,我会出一些笔记中的试题,孩子以后复习考试的时候,也只需把笔记好好复习一下就好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另一个笔记本是为了补充相关的试题,让孩子多做一些相关的联系,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并且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要求学生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力求学生提高卷面整洁度,以免在考试中吃亏。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1
30天养成一个习惯——每日阅读30分钟
弹指间一个假期又过来了,40多天就这么过来了.
30天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日阅读30分钟.
一个假期过来,我看了这么多本书:《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新月集》,《牙齿天天晒太阳》,看过N遍的《哈利·波特》系列(一部分),《读者》和《意林》等此类杂志……
看起来不可思议——30天,每天30分钟,30乘30等于900分钟折合37.5小时——不可能啊.
其实我所说的每日30分钟是建立在每日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的,从夹缝中挤出的30分钟.事实上,我坚持把平时看电视的30分钟变成看书的过程中,大约快3周时,我就能自动抵抗诱人的电视节目了.所以,我也可以说成21天养成一个习惯.
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到了这样的资料: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一个习惯的形成只需21天!
一个假期是40多天,2个习惯养成周期啊!要是我早点知道,早点利用,到现在我不一定能添加多少个好习惯呢!廖主任常说:“好习惯,好人生”,确实是这样,有了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好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热情来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有了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就无悔的人生.
如果你只做一个暂时性的改变,然后就回到老习惯当中——你认为怎么样?这个看起来就不再那么困难了:坚持21天运动,然后就可以放弃了;保持书桌21天整洁有序,然后就不用管它了;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21天后照旧看电视——这倒是简单了,可好习惯呢?终究未养成.
改掉自己的老毛病,养成好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战胜自己.
虽然中国有句古训叫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句话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二是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成功,就别无选择,立即改变.改变习惯其实是简单的,成功其实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为了未来的成功,从现在开始培养个人的好习惯,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