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主要创作什么风格的作品,代表作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代表作品: 《江山无尽图》 《万山红遍》 《一叶知秋》
  李可染作品
  《一叶知秋》——立轴、设色彩本,67×37cm 四十年代,李可染转向中国画创作时,他的人物画创作表现出更成熟的个人风格,充分地反映了他艺术个性中潇洒放逸的性情。这种风格特色一直保持到晚年,成为其艺术审美表现中与山水画雄浑厚重审美趣向对立统一的一个重要的互补因素。 题句:"正问秋消息,一叶落中庭。" 郭沫若题:"梧桐是秋之精神,清爽二字尽之。" 《万山红遍》——1962年镜框、设色纸本,69×45cm 以朱砂绘万山红遍诗意图,此幅为开篇之作,作于1962年。以后两年又有创作,目前已知的"朱砂山水"作品仅有五件,分藏在私人及美术机构。从艺术上讲这类特别山水创作是李可染从"写境"跃向"造境"的创新,浑然灿烂,极为感人。 题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清漓胜境图》——1977年、152×128cm 江山明澄似镜,两岩景物和江山舟楫皆入影成双。参差错落的房舍,茂郁林丛,还有奇形怪状、千变万化的山峰,好像故意排列在江水两岸,任人观赏。画家用宏大布局,把漓江最令人倾倒的景物一揽子铺展于画面上。 《洗桐图》(194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三企,可染,一尘不染 65.5×37.2cm) 《棕下老人》(1945年94.4×43.5cm) 《午困图》(1948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莫名其妙,有君堂 71.3×34.3cm) 《鲁迅故乡绍兴城》(1962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 62.3×44.6cm) 《万山红遍》(二)(1964年136×84cm) 《昆仑山色》(1965年 纸本水墨设色立轴 钤印:可染,寄情,河山如画 67×45cm) 《阳朔》(1972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 69×95cm) 《山顶梯田》(197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李 51.3×38.7cm) 《井冈山》(1976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 129×81cm) 《雨中漓江》(1977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河山如画 71.2×48.7cm) 《清漓帆影图》(1979年立轴、设色纸本,60×96cm) 《泼墨山水》(1981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可染,日新,李 68.7×45.9cm) 《牧童归去夕阳红》(1984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李下不正冠,陈言务去 69×58.5cm) 《烟江夕照》(1987年68.5×103cm) 《百重泉》(1987年109.6×60.2cm) 《密林烟树》(1988年 纸本水墨设色镜片 钤印:李,可染,陈言务去 76.5×50cm) 《草原放牧》(1988年77.5×102.5cm) 《雨势骤然晴》(1988年 纸本水墨设色立轴 钤印:白发学童,李,可染,师牛堂( 82.7×52.2cm) 《执扇仕女》(1943)、《布袋和尚》(1943)、《荷净纳凉》(1943)、《放鹤亭》(1945)、《蕉林鸣琴》(1946)、《浔阳琵琶》(1946)、《宋人诗意》(1946)、《暮归》(1946)、《温柔乡里不惊寒》(1947)、《钟馗》(1948)、《柳溪渔艇图》(1960)、《醉翁图》(1947)、《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1954)、《黄山云海》(1982)、《春雨江南图》(1983)、《苍岩双瀑图》(1983)、《黄山烟云》(1984)、《峡江轻舟图》(1987)、《山静瀑声宣》(1988)、《峡江帆影图》(1988)、《密树自生烟》(1988)、《高岩水边人家》(1988)、《暮雨初收夕阳中》、《苦吟图轴》、《榕荫渡牛图轴》、《犟牛图轴》、《雨中漓江图轴》、《山水图轴》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