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如题所述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肢体动脉栓塞
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感觉异常,脉搏消失,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
2.急性弥漫性淋巴管炎
发病较快,肢体肿胀,无浅静脉曲张,可有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其他疾病
淋巴水肿、急性小腿肌炎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深静脉血栓临床的表现是肿胀、疼痛,还有肤温的升高和浅表的静脉扩张。所以,它鉴别诊断也主要是围绕这四大症状鉴别诊断。这种肿胀常见的可以和下肢的丹毒相鉴别,丹毒的发生也有这种肿胀,但是肿胀发病原因不一样,一个是常有感染的病史,另外的肿胀一般是在急性期,小腿部位或者发病部位主要是水肿性的红斑,颜色比较鲜红,不像下肢深静脉血栓这种肿胀,皮肤是暗红的。丹毒发病之前常有寒颤、高热,这个明显的可以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做鉴别。另外,可以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疼痛,小腿的肌肉挫伤、拉伤也会出现这种疼痛,除了小腿疼痛之外,它的肿胀仅局限于小腿拉伤的部位,彩超检查血管不会出现血栓的情况。这种疼痛还可以与肌纤维炎相鉴别,肌纤维炎常是由风湿这种病史,彩超检查也不会有静脉血管血栓的情况发生。另外,就是浅表静脉扩张,也可以和原发性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鉴别,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仅是先天性瓣膜功能不好,就是病史比较长,一开始病人就有肢体的肿胀情况发生,而这个就是活动以后腿常有酸、沉、困、胀这种表现,不像急性的栓塞是突然的发病,病程完全不一样,彩超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也会有所不同,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彩超检查结果不会出现血栓,实验室检查化验D-2聚体也不会升高,这个可以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鉴别。
第2个回答  2020-08-13

    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时间及治疗情况,有无长期卧床、手术、妊娠、分娩及口服避孕药物史,有无反复静脉穿刺或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史。症状和病期是否一致,起病的部位及发展情况,疼痛的性质,有无发热、患肢肿痛等。

    局部检查时应注意患肢有无压痛,压痛的部位,肿胀情况(须每日用卷带尺在最粗平面精确地测量周长,并与健侧同一平面作比较),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与对侧相比,最好用皮肤温度测量器测量),肢体远端脉搏有无改变,能否在体表扪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有无感染病灶存在及足靴区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诊断有困难时或为明确病变范围,可行超声检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查、静脉造影术(可有效地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 

    静脉测压,行足背静脉穿刺,针接压力传感器或有刻度的透明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和堵塞者,无论静息或活动时的压力均明显升高,回升时间增速,一般不超过12s。

第3个回答  2019-06-17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
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肢体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疼痛,感觉异常,脉搏消失,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
2.急性弥漫性淋巴管炎:发病较快,肢体肿胀,无浅静脉曲张,可有高热、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3.其他疾病:淋巴水肿、急性小腿肌炎等。
第4个回答  2019-09-02
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