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给社会捐了120亿,为何却只捐给故乡50万?

如题所述

我国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比如马云、王健林、曹德旺等,他们凭借着自己超强的经商头脑和智慧,成功创立了商业王国,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超级富豪。这些富豪成功以后,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他们举办慈善机构,通过捐款等方式为社会做了很多的善事,并获得了不少赞誉。

而要论起国家“首善”又非曹德旺莫属了,他为社会捐款多达120亿,是人人称赞的大善人,可令人奇怪的是,曹德旺每年只给老家捐款50万,他的这一行为曾引起社会很大的舆论,很多网友都觉得他太“抠门”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曹德旺一生经历过不少的挫折,他出生于1946年,是福建省福清市人,家里非常有钱,曹家曾是当地有名的华侨家族,他的祖父是当地首富,父亲曾在日本开布店,回国后建立了上海有名的永安百货,母亲也是富豪千金,所以曹德旺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由于当时政局不稳,国内战乱不断,全家人为了避难,便举家从上海返回老家。当时,他们全家坐油轮回家,把全部家产放在了另一艘油轮上,结果回到家后却被告知那艘油轮沉了,就这样,曹家一夜之间从富豪变得一无所有。

家产没了,曹家的生活过得极其艰难,为了谋生,曹父不得不返回上海,而曹母则带着六个孩子待在老家。由于没有任何收入,不久曹家就变得非常贫穷,一天只能吃两顿稀粥。而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曹德旺九岁时才开始上学,没读几年又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同时,因为家里太穷,他们在村里是受尽了白眼,几个小孩更是从小就被同村的孩子欺凌,就连老师也很看不起他们。所以曹德旺为了改善家里的情况,从14岁辍学以后,就开始和父亲一起做生意。

曹父是一个很有经商头脑的人,但在当时,由于国内形势不好,再好的经商头脑也没用。起初,曹父带着曹德旺做烟丝生意,但只做了四年就做不下去了。而此时的曹父已经日渐年老,大哥又在外面读书,家里的重担都压在了曹德旺身上。为了解决家里的生计问题,曹德旺开始贩卖水果,他每天凌晨三点多起床,骑行四个小时去县城里批发水果,然后再载着几百斤的水果从县城骑车回到镇上,将水果卖给商贩,而这样一整天下来,也不过赚到了2元钱而已,却已是他们全家赖以生存的费用了。

除此之外,曹德旺还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而在这期间,他也没少受村民的欺负,当他想反抗时,却会遭到一顿暴打。所以曹德旺很不忿气,发誓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别人再也不敢欺负他。虽然曹德旺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却从来不觉得可惜,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之后的几年,曹德旺又尝试做了不少生意,虽然几次都经商失败,但他从来都不放弃,反而越挫越勇,而经过几年的打拼,曹德旺也收获了不少,成为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到了1975年时,他已经积攒下了五万多“巨款”,这在当时已经算相当有钱了。不过曹德旺依然不满足,之后他又进入当地一家玻璃厂当导购员,不过这家玻璃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即将面临倒闭,而曹德旺却在工作过程中,看到了玻璃制造的商机,于是他把玻璃厂承包了下来。

此后,曹德旺凭借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和独特的眼光,将玻璃厂越办越大,财富也越积越多,逐渐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富豪,并被称为“玻璃大王”。曹德旺虽然发财了,却并没有忘记做善事,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他前前后后一共捐款达120亿,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中国“首善”。按理来说,曹德旺发财以后,最受益的应该是他的家乡才对,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好善积德的曹德旺对自己的家乡却非常“吝啬”,每年只给老家捐款50万。

对于这一点,曹德旺表示,自己每年捐助的50万已经足够老家的基础建设了,如果捐助得太多,反而会让很多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这和他做慈善的目的是相悖的,从这也可以看出曹德旺很懂人性,人都是懒惰的,适当帮助可以,但太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因为他觉得自己捐的钱已经足够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捐的太多的话,就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
第2个回答  2021-03-28
因为故乡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钱,而社会有很多人。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上就不多了。
第3个回答  2021-04-01
这是因为在他小的时候,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
第4个回答  2021-05-19
如果是我,我一分都不会捐村里,宁愿娟给社会有需要的人,为什么以德报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