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怎样种植山桐子种植方法

北方怎样种植山桐子种植方法

  繁殖培育
  山桐子是中性偏阴树种,喜光,幼树较耐半荫,喜温和湿润的气候,也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山桐子基本采用播种育苗。

  田间管理
  一、采种。选取15至30年生的雌株为采种母树。果实变为深红色时即可采收。
  采种时剪下果穗,捋下浆果,在室内堆放1至2天,待充分软熟后置水中搓洗,淘去果皮肉等杂质。淘洗净种时,要用细孔容器,以免种子漏失。净种后再浸入新鲜草木灰水中1至2小时,擦去种子外层的腊质,晾干。混湿沙贮藏或袋装干藏。种子千粒重约为2.3克。
  二、整地。3月上旬开始整地,要求精耕细作,不得少于两犁两耙。做到土块破碎,圃地平整。开好沟系,保证排灌畅通。每亩施用腐肥的饼肥150公斤作基肥,并施用硫酸亚铁10公斤,90%晶体敌百虫3公斤用于土壤消毒和灭杀土壤害虫。作床时以南北向为好,床高25厘米,床面1.2米;中间略高于两侧。
  三、播种。整地后15天即可进行。混湿沙贮藏的种子取出后可直接播种,袋装干藏的种子应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后,滤干再播。因山桐子的种子小,故播种时,应将种子与细土拌均后再播。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左右,播种沟深3厘米,上覆细沙土1.5至2厘米,再盖稻草。播种量为每亩1至1.5公斤。 四、苗期管理。播后20天左右即有种子发芽出土,此时要保持床面湿润,如连续天晴,床面干旱板结,不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应及时喷水。

  病害防治
  幼苗期叶斑病发生后及时剪除病叶烧毁,5、6月份每隔10~15天,喷1%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防治根腐病,应及时开沟排水,发病时施石灰或喷1%波尔多液防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9
【苗木繁育】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分根繁殖。
播种繁殖山桐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浆果成 熟时红色至红褐色,内含多粒黑色而细小的苗木种子。千粒重3克,发芽率30%。
①采种:果实采下后摊放1〜2天,待其充分成熟后浸人水 中,搓去果皮、果肉,淘出苗木种子,摊于通风处晾干,干藏。
②播种:播种地要求排水良好.并进行深翻、施足基肥。 播种采用春播并宜早。因种皮外被蜡层,播种前宜用草木灰液浸种1〜2小时,捞出阴干。因苗木种子细小,可用数倍细沙与之混 合均匀后撒播。因山桐子子叶出土,故播种后覆土要薄,再盖草, 保持床面湿度。当气温达131以上时即可出苗,也就是播种后约 1个月可出苗,但发芽率较低。
③播种苗管理:幼苗出土8〜10天发出真叶,约2个月后可 进行移植。幼苗忌烈日干风,应遮阳防护,也忌积水,注意排水。 要加强水肥和松土除草的管理,一年生苗高50〜80厘米。
大苗培育山桐子干性强,在大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侧 枝的发育,不得让侧枝生长而影响主干的挺直干形。当山桐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