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有哪些

如题所述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方式如下: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和常规,做好标准预防:首先要提高整体队伍的防护意识.

    特别是要提高在二线、非感染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避免潜在的伤害因素.

    平时工作中,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医院按要求配备防护物资,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处理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

    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操作台面铺一次防护垫.

    割安瓿前应轻掸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以防划破手套.

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接触的是特殊的人群,职业暴露使他们成为感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护知识培训,让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的感染链与自我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要教育医护人员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加强对锐器的使用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如医疗环境合理布局,加强工作流程监管,增加适当的防护设施,科学有效的隔离方法,科学的污物处理系统,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等。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病人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同样,医护人员也需要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减少职业性伤害事件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5
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细菌病毒密集的环境中,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如流感、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疾病。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密切,如果不能掌握自我防护措施,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危害自身健康.医护人员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1、就诊时间切记戴口罩,避免病人交谈中的飞液和唾沫进入呼吸道。
2. 不要用手抹眼擦鼻,避免细菌通过黏液传到体内。
3. 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以防止病菌继续传播。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5、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6、生活规律。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7、积极的清洁鼻腔和检查鼻腔。务必做好一切所需的保护鼻腔和呼吸道的工作。每天至少清洗鼻腔一次,从而彻底清除附着在鼻毛和鼻黏膜上的细菌、病毒以及有害杂志,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点尤为重要。
8、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9、及早就医。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检查,防止病情加重及恶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