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孔子的思想在当时的战国没被推崇?反而之后兴起了?

如题所述

这个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大爆发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思想家,他们代表着各自的学派。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家,分别是儒道墨法。然而我们将这四种评定为最重要的4种学说,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其实在当时,这4种学说中的儒家墨家和道家,并不受当时各诸侯国国君的推崇,相比较而言,他们更推崇法家的思想。

我们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的是以仁义礼来治国,这就要求国家要处于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换句话来说,虽然儒家的仁义治国思想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成型周期过于长,而在战国那个大争之世,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让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实力,在有限的时间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才是各个国君所推崇的。

而法家思想蔡浩能满足国君的这个愿望。我们可以回顾战国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有两大著名的变法,一个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一个是秦国的商鞅变法。这两个变法都让国家走上了富强,一跃成为了天下的霸主。而这两次变法的主导人李悝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由此可以看出法家确实有着能在短时期内让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强国的能力。

然而在秦朝之后,天下太平,秦朝所推行的法家治国思想已经不适用了。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以儒家思想来治国的方法,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赞赏和肯定。后来历代王朝就基本沿用了自汉朝以来的儒家治国理念,直到现在,儒家思想已经被深深的刻在了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8
干事你总得撑个旗旗、编造个故事麻!
第2个回答  2020-07-24
因为当时的国家都希望能够富国强兵,争夺霸业,这与孔子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到了大一统时代,封建王朝都希望人们能听从孔子的思想,忠君守礼,这样能维护统治。
第3个回答  2020-07-24
战国时期,各国鼎力,那时候要靠重法典才能维持掌权人的地位和国家平稳,之后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君王自然以仁治国。
第4个回答  2020-07-24
孔子的思想适合在太平盛世用来治国,而战国时期是乱世,用孔子的思想没有任何好处,后来国家统一了,用孔子的思想便于治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