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说到中国古代史都参考《史记》而不用官方记载的正史呢?

如题所述

首先我想说的一点是,《史记》就是官方记载的正史。不仅如此,它还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在汉代,汉武帝时曾官拜太史令,是官方专门负责记载史书的大官,被后世称为“史圣”。

不光司马迁是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是汉初的太史令,可以说司马迁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史学熏陶,为他后面历时四年的《史记》编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所以会有人认为《史记》不正规,我觉得大概会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里面所载事物年份差距巨大,这应该是主要原因。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记载了从上古炎黄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之间,共3000多年时间里的历史故事。

大家也都知道,传说中炎黄时期文字才刚刚被人创造出来,那个时候的人大概也不会想到把自己的生活作为历史记录下来,所以《史记》中记载的这3000多年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出现断层的,甚至里面有很多东西如今看起来很魔幻,如同神话传说一般。题主说的那某些“中国古代正史”,或许并不是失传,而是根本就没有。

也正是因为司马迁当时官至太史公,有强大的官方背景作为后盾,才有支持他去完成多方考证的能量,最终大致写出中国上古时期那部分空白的历史。

说句实话,我认为炎黄时期的历史已经无法精准的去考察了,只能通过一些流传较广的传说故事去做大致的推测,至于出土那个时期的文物,在司马迁生活的年代似乎也没什么大的研究能力。

所以《史记》中,会有很多如今看来不像历史的历史记载,但我相信,司马迁的记载一定是当时最有能力说明那段空白历史的考证。

第二,还有一点不太像历史的地方,在于《史记》的文采方面。

司马迁除了被后世评为史学家外,还被称为散文家,《史记》更是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可见这部作品必然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与一般的史书是不太一致的。

其实细想起来也能理解,前面也说了,《史记》中记载了很多传说中的东西,这样的素材未必一定要像那些看得见的历史一样,一板一眼的去记载吧。

或许这也是司马迁故意做下的活扣,他知道自己的考察未必就是真相,所以用偏文学的方式叙述出来,免得让后人当成金科玉律,从而误导了后世的史学家。

总的来说,这部第一个采用纪传体的史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后面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对于那段中国先民刚刚结束茹毛饮血的历史时期,《史记》的参考性也绝非其他史书能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