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宽容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怎么写

如题所述

审题
审题就是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和所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好题,便会出现跑题或不切题的现象.
首先审定体裁.有的题目,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的题目,其中有些词语就是暗示体裁的标志,如果题目中有“谈”、“论”、“评”、“议”、“……的看法”(或“启示”)、“从……说起”一类词语,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字样的,都是记叙文,有“颂”、“赞”、“唱”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像“我家的小花猫”和“风筝为什么能上天”一类的题目,就适于写说明文.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可以用加标志的方法审定,有的可以加“淡”,“说”,有的则可加“记”、“忆”,这样文体就好确定了.
第二,审定内容和范围.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对象、说理或抒情等方面都有一些限制.如“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确规定时间——寒假里,内容——记二三事.还有的用“前”、“后”等词来限制时间.如“暴雨前”、“放学后”.空间的限制如“我家的乐事”,“市场见闻”,都是对地点的限定.也有的题目限制了写作的对象,“我的一点收获”是写自己的,“我的好朋友阿芳”则是写别人的.
第三,审定中心与人称.有的题目中心很明确,有的则不明显.例如“校园新风”,“新风”即题目的中心.作文时就要紧扣这个中心,而不能大写校园生活,而忽略了“新风”的含义.至于人称,可根据体裁而定,一般地说,记事写入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诗歌、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称.
最后,是领会题目中的象征义和比喻义.高尔基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驿路梨花”中的“梨花”象征“雷锋精神”和“有雷锋精神的人”.“在阳光下成长”,“阳光”则象征“党的阳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美好”.人们习惯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或“春蚕”,因此,“春蚕颂”、“蜡烛赞”之类的题目,自然是颂扬教师的.
还有供材料作文.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思想内容,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
2.立 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性.它贯穿全文,全文都是围绕中心来写.
文章的立意应做到:正确、鲜明、深刻、新意、集中.
正确就是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鲜明就是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深刻就是对题意要深入分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新意就是要有新鲜感和现实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集中,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否则会杂乱无章.
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审题时只要在原题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如“歌声”,如果用此法,在原题目前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敬老院里的”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敬老院里的歌声”.这样,文章就容易写得具体形象了.像这类的题目还有“心事”、“温暖”、“镜子”、“灯光”、“尝试”等.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只可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2)遇到难以着笔的大题目时,可用大题小做法,从小处人手,化小写作的题材和范围.如“求索”就是一个大题目,面对这样一个大题,可以用大题小做法,截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选取熟悉的、感受深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写,这样就可摆脱无法取材、难以下笔的困惑境地.如在正题“求索”下加副题“美好的童年”,写童年时代的求索;加副题“中学生活的剪影”,写中学时代的求索;加副题“深山探宝记”,写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题“图书馆中的欢乐”,写在浩瀚书海中的求索.大题小做,从小处人手,从小处写起,这样思路就开阔了.
(3)虚题实写.有些题目,由于概念抽象,不好把握和驾驭,这时则可用虚题实写法来启开思路.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下笔了.此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写.
(4)实题虚作.有些常指实物的题目,小而具体实在.如“秋叶”、“春雨”、“窗口”等,这类题目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实物,而应着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初中语文课本中《白杨礼赞》一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实题虚作的作品.作者在文中步步渲染铺垫,极力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此为实;然后作者连用四个排比反问句过渡到具有白杨树这种品格的西北抗日军民,热情歌颂了他们那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虚.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对实题(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绘,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个部分,虚作与实题(物)之间应有相似之处,不能生搬硬套;由“实”到“虚”,过渡要自然.
确立正确的立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以及文化修养等都有着密切关系,要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培养健康的情趣和审美观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正确的中心思想.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正确、积极的中心思想,从而产生了激荡人心的巨大力量.
3.构 思
文章的构思,就是想一想怎样根据立意并有机地组织、连接字、词、句成文的全过程.古人写文章讲究“有序”.“序”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题当前,须认真构想.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像风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充实饱满;结尾如豹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这就为文章提出了基本构架——三段式结构.这样的结构,要求开头要简明、点题,中间部分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如果是写记叙文,以三件事为宜,或一详两略,或两详一略.如果是议论文,本论部分可用三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等,如用例证法,可举一两个事例,即可论证清楚.如果是说明文,则中间部分运用三两种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串起,即可将事物说明白.结尾要简短,扣题或照应开头.《谈骨气》一文即屑这种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间举三个事例进行证明;结尾提出要有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结论.但是三段式,并非开头、中间、结尾各一段,不论什么体裁的文章,一律三段的套式,而是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分清段落层次,使文章有条理,眉目清晰.
此外,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还可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