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益其所不能,益字做何解释

如题所述

益: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增补他所缺少的才识能力。

出处:战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扩展资料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列出六个古代圣贤人起来面对困难和艰辛,证明著名的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种推理过程属于归纳推理的逻辑,即从前六个特殊情况,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通过下面的结论。

前面说明了6个字符如此成功的原因:艰难的环境中,一方面人民贫穷,饥饿、贫困、疲劳、焦虑,往往并不令人鼓舞,但另一方面,正是这些困难,坚定,鼓励人民的意志,使人不断克服困难,生存的过程中巧妙的增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益增加的意思,“增益”是复合词,“增和益”意思相同,因此“益”意思是“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增补他所缺少的才识能力。

出处:战国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原文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扩展资料: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2

增加的意思。 曾益其所不能的意思是增补他所缺少的才识能力。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

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2-16
曾同增:增加。所不能:没有具备的能力。句子意思:增加他没有具备的能力。这里的“增益”是复合词,“增和益”意思相同,因此“益”意思是“增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2-15
在这里是动词也表示增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