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有匹马》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如题所述

马是人类公认的最通灵性的动物之一,关于“人、马、情”的电影电视也不胜枚举,国内有之,国外更不鲜见。比如1996年上映的国产故事片《白马飞飞》,讲述的就是白马飞飞和主人在战争年代拥有的血缘般深情,情到真处,看的人稀里哗啦的。而世界级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二战大片《战马》更成为近年来大银幕上的杰作。当然,对国内观众而言,最熟知的莫过于《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了,驮着师傅去西天取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令人感佩。走出战争年代,翻过神话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有不少记录人马真情的影视剧,比如这部即将要与观众见面的《山那边有匹马》。

《山那边有匹马》讲述的是发生在贵州水族某偏远城镇的故事。大学生艾美毕业后主动支教来到这个地方,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对这里的一切,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当然也包括她挚爱的学生,都倍感兴趣,这也坚定了其志愿支教的信心。

不过,在这里她常常遇到一些奇怪的事:班级门口的操场上总是拴着一匹马,这匹马有时候还会走进教室,与他的主人潘攀互动,经常搅乱课堂。这既让艾美不解,也让她不少生气。但渐渐地,艾美开始注意到这匹马和它的主人潘攀,一个关于真爱和真情的故事也就此展开。

《山那边有匹马》是一部非常安静,也是一部非常舒缓的电影。影片画面唯美,美的纯粹,美到心醉。尤其是颇具特色的典型的水族村落、村寨、建筑、服饰、衣着、生活习性,传统习惯等等等等,更是美得令人目不暇接。这种自然的美与人文美的双重结合,与女主人公艾美的心灵美,前后呼应,内外融合,既悦目又养心、怡神,顿然让人有了远足水族村寨的冲动,同时也在内心深处激发着观众做义工,献爱心,支边陲,炼人生的冲动与念想。

影片的配乐注入了大量水族传统风格,又有机嵌入了些许现代流行元素,既丰润了影片的律感又暗示了水族作为一个传统民族在发展中的积极态度——既承袭传统,又与时具进。其实,这不仅是水族的发展缩影,也是整个贵州山区乃至中国新农村、新城镇发展的碎片式纪录。就这点看,影片的大视野,全角度已经跃然幕中,主旨升华也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影片还对水族最传统也最古老的祭祀文化着墨多多,特别是对祭祀时要杀马陪葬这一习俗的聚焦和再现,更具划时代的意义。

正如导演白海滨说的那样,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就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对传统的弘扬就是要存其精华,排其糟粕。所以,对传统祭祀中是不是非得杀马特别是功勋卓著的马也要杀,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白导也希望能借此片的热映改变马的命运,足见影片的良苦用心。而这也让影片脱离了简单的爱心片,煽情片的非议,在主题上有了极大的升杨。

诚然,作为一部主打“人、马、情”的电影,影片聚焦的重点自然离不开人和马。人,主要就是因男友意外牺牲而决定支边、支教的艾美,以及因从小就失去父母而和马为伴、为生的潘攀。他们俩人因这方水土,因一匹良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母子情,令人感佩,催人泪下,使观众真情涌动于无声处,铭印于心底间。

除了艾美、潘攀两大主角,影片还生动刻画了爷爷、同学、同学爸爸等形象。这些配角的精彩表现,在丰盈了群像,令人物角色立体鲜明饱满鲜活的同时,又升华了主题。马作为影片的第三主角,其多舛的命运也牵动着人心。它不仅在剧中维系着艾美、潘攀的真挚情感,叙述着天地宽、山水长、人文深的真爱真情,更成为观众与人物角色波折命运紧密勾联的纽带与桥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