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游伏魔篇》,你有什么感悟?

如题所述

 1.  总而言之
对《西游伏妖篇》,众人褒贬不一。看到那些嚷嚷着说不再欠周星驰电影票的言论,我就气不过。光凭影片前半部分,强烈的周星驰风格和爆裂的视觉特效,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好嘛。这部电影承接《西游降魔篇》,是续集之作。徐老怪导演,将“喜剧和西游”这个星爷的内核,套上他的巅峰特效,着实惊艳。
“降魔篇”和“伏妖篇”二者免不得一个比较。“降魔”的故事很简单,玄奘收服三个妖怪徒弟。一路驱魔,玄奘成长,他和段小姐的爱情也从相识到快要建立,然后彻底破碎。故事完整,脉络清晰,玄奘和段小姐串起了三段式小故事。没有突兀和旁支琐碎。
而“伏妖篇”,大概梳理一下,可知主要的剧情块有:玄奘做梦;圣僧驱魔团小型表演秀;大闹蜘蛛精;造访比丘国;小善离间师徒;决战九宫真人。
每一块都可圈可点。下面具体聊聊。
唐僧剧照
2. 先说唐僧
与我同看电影的家人,表示故事不如《美人鱼》和《西游降魔篇》。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出自对人物的认同上。
86版电视里的唐僧,与原著小说,严重不符。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唐僧唯唯诺诺、搪塞推责、自私自利,佛法不如孙悟空,修行也远没有猴子强,慈悲心见得少,蛮狠不讲理倒是很多,而且,唐僧的世俗心很重,面对官场永远低一个姿态。这才是真实的唐僧。
而86版电视里的唐僧,一副道德完美、佛法精深的模样。与原著小说相去甚远。但是我们至少有两代人,受“86版西游”荼毒之深,误以为,吴承恩笔下的师徒便是这般模样。
承接《西游降魔篇》及原著小说,可推知唐僧的真实人物形象。他无能,自私,懦弱,欺软怕硬,仗着一嘴紧箍咒就让孙悟空做东做西,有时为了防止孙悟空做大,故意亲近猪八戒,以此来制衡团队。
只有谁更接近真实及原著呢?无疑是周星驰。是《西游降魔篇》和《西游伏妖篇》里的唐僧。“伏妖篇”里的唐僧,能屈能伸,有声有色,欺软怕硬,爱钻小空,动不动就虚张声势,会利用孙悟空制衡猪八戒,利用一本“儿歌三百首”和“如来神掌”吓唬众人。委实,一个市井俗人,有着凡人的一切本心和利欲。
所以,接受不了唐僧这个形象的,可以去重温吴承恩了。
孙悟空剧照
3. 孙悟空
妖,毕竟是妖。
一个妖中之王,法可齐天,在定海神针和火眼金睛的加持下,正欢腾地喝酒作乐,为所欲为,被人一巴掌摁在一个洞窟里,逃无可逃。每天吃铜汁,喝铁水,五百年来,连一根香蕉都没吃过。
换做是你,你恨不恨,怨不怨,怒不怒?
然后呢,带着这几百年的怨恨愤怒出洞了,啪叽,又被一个如来神掌给拍地上了,还中了“儿歌三百首”的毒。堂堂齐天大圣,别人一唱歌,你就得跳舞,敢问,颜面何存?
妖中之王,沦落到成为别人的打手和徒弟,你怨不怨、恨不恨、怒不怒?
所以,孙悟空逮着机会就和唐僧玩玩“老鼠捉猫”的游戏,未尝不可。但事实上,孙悟空从未动过杀心,对唐僧。
在白骨精那一段,师徒反目,唐僧急唱儿歌,但孙悟空直接用佛珠封住唐僧的嘴。同样,孙悟空也完全可以趁唐僧睡着,掰断他的胳膊,让他使不出如来神掌。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说明孙悟空根本不想弄死唐僧。
唐僧不是笨和尚,孙悟空的阴狠毒辣及高智商也一直在线,师徒俩一直在合作演戏,一是为了渡小善,一是为了引出最终大 BOSS,九宫真人。
还有一个疑问,孙悟空既然可以封住唐僧的嘴,掰断他的胳膊,那他完全可以恢复自由身,为什么,还要跟着唐僧去取经呢?
为了赎罪。在“伏妖篇”里,孙悟空可曾杀过一人?(我是说人,不是妖。)没有。在“伏魔篇”里呢?杀过。谁?段小姐。猴头上的箍,是电影里被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个道具。
箍,安放着唐僧的情欲。箍,提醒着唐僧的一生所爱,也是唐僧唯一能让孙悟空心服口服的地方。孙悟空是怕如来神掌,但更怕触发唐僧如来神掌的箍,也就是唐僧的情欲。说到底,唐僧只是个凡人,一介凡人,凭什么激发如来神掌战胜妖王孙悟空呢?一个字,情。孙悟空没服过任何人,包括如来。但是服唐僧。不是因为唐僧发挥不稳定的如来神掌,而是唐僧因为情,所爆发的那股巨大的力量。在那种力量面前,普天诸佛、世间群魔都得低头。
孙悟空不是败给唐僧,而是败于一个“情“字。
“降魔“和”伏妖“两部电影,段小姐的无定飞环,从小孩儿把戏,到降妖利器,再到入肉生根的戒指,再到孙悟空的猴头箍,一直是情的象征。看似无用,实则天下无敌。
九宫真人剧照
4.  三个妖精三台戏
从蜘蛛精开始,到朋克红孩儿,再到白骨精小善,三台戏,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个:离间唐僧孙悟空。
他们以为孙悟空心里有怨,的确,但那不过是一些牢骚和偶尔的把戏。孙悟空只要戴着紧箍咒,就是承认唐僧的情欲和能力,就是甘心臣服唐僧去做一名徒弟和打手的。
而唐僧呢,为什么一开始要在马戏团众人面前,羞辱孙悟空,让一代妖王当中跳舞出丑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唐僧早就识破了马戏团众人的真面目,顺着众妖,在演戏罢了。
马戏班主,个子矮小,动作浮夸,脸谱化的造型,其实就是红孩儿。而其他人,不过是白骨精所幻化出来的假象。他们一出场,就在完成一个任务:离间师徒。
唐僧作为西游驱魔团的首领,他在马戏班时,就已经洞察先机。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别忘了,《西游降魔篇》里的唐僧,作为驱魔人,除了儿歌三百首外,他还有一项驱魔人的基本技能:识妖。高家庄里,唐僧不会为眼前象所迷惑。同样,在“伏妖篇“里,他同样能看透马戏团、蜘蛛精、比丘国及白骨精家人的真相。
那唐僧为什么要装傻充愣且有恃无恐地上前去?
第一,假设是你,带着一个震慑四方的猪妖和鱼兽,还有一个妖中之王齐天大圣孙悟空,你会害怕任何一个有妖怪的地方吗?什么叫妖中之王,就是任何妖怪在他面前,都是炮灰。带着这三个妖,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你不敢去的地方吧。
第二,整部电影不过是唐僧和孙悟空演的一场戏。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幕后离间师徒的真正黑手,想知道那个“人“的目的。所以,就配合这些妖怪们,该打就打,该闹就闹,该分手就分手,九宫真人现出真身后,唐僧师徒的戏也就演完了。
整部电影,只有白骨精小善和九宫真人,西游驱魔团没认出来。白骨精人家就是靠遮盖自己妖气和制造假象为生的,照妖镜照不出来是题中之意。但白骨精幻化的村庄和家人,都是假的,唐僧和孙悟空看得出来。自然不难推论出小善是某种能遮蔽自己真身的妖精。而九宫真人,她就不是妖,其真身九头金雕更接近佛。佛祖身边,怎么会养个妖,她是佛祖的宠物。
九头金雕厌倦了当宠物的日子,逃到凡间,豢养一群妖怪,如蜘蛛精、红孩儿和白骨精玩耍。她奉行的是随心随性大法,作何解?想干嘛就干嘛呗。面对妖中之王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昔日的座下二弟子玄奘,这两个人物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和他们玩一场游戏,不是更好玩吗?
九头金雕控制下的比丘国,像一个儿童乐园,暴露了她童真童趣的心性。说到底,她就是一个法力仅次于如来的小女娃,喜欢养宠物狗,爱玩爱笑爱演戏,喜欢捉弄人。她唯一恐惧的,就是如来和如来神掌。如来在天竺,远着呢。眼下,她唯一忌惮的只有唐僧的如来神掌。所以,九头金雕离间西游驱魔团的目的,就是让孙悟空干掉唐僧。这世间,再无人会如来神掌,那她九宫真人,不就做到了真正的毫无忌惮嘛。面对妖中之王孙悟空,一会儿变猴子,一会儿变猩猩,一会儿还能变烈焰石猴,手里还拿着一根看上去像水晶镶成的棒子,这样的东西,好玩吗?当然好玩了。如果把孙悟空放在身边,当个宠物,比养个红孩儿什么的有趣多了。所以,九宫真人的目的不再是唐僧的肉,她已是佛身,已经长生不老,对唐僧不感兴趣,她的目的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孙悟空。唐僧与白骨精5. 唐僧不爱白骨精
唐僧爱过段小姐,而且还深深爱着。他晚上会情不自禁亲吻紧箍,会将戴着箍的孙悟空认成段小姐,说明他的一生所爱,有且只有段小姐。
那他喜欢白骨精小善吗?我的答案是不。唐僧在最后自己也承认他的心里有一个人,再也放不下第二。
回到比丘国,九宫真人摸了一下唐僧的胸口,知悉唐僧心中的执念。而后,有了白骨精小善跳“一生所爱“舞蹈的桥段。这是九宫真人告诉白骨精的。白骨精的出场,只为完成一个任务:在看似水深火热的唐孙之间,烧上最后一把火。
唐僧不爱小善,而且,他还要求取真经普度众生,所以开始拒绝了带小善上路。但是,为什么唐僧中途折返,问比丘国国王要了小善?因为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像极段小姐的小善,身份不明,虽然看不出是个妖怪,但是妖怪的可能性极大。唐僧对段小姐有一段遗憾,他想把这段情感用在小善身上,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为了渡她。为了渡化小善,唐僧和孙悟空的反间计上,又加了一场戏:屠杀全村,师徒反目。
小善是什么时候爱上唐僧的?不是孙悟空屠尽全村后,也不是唐僧为她而师徒反目,是在唐僧为保她而甘受孙悟空捶打,几欲打死的时候。
有人说,小善的爱情来得莫名其妙。错!
小善是怎么死的,大家别忘。她自诉,她年轻时和丈夫赶路。路遇山贼,丈夫抛下她不管不顾,她被山贼蹂躏致死。你想啊,原来答应会守护你一生一世的丈夫,遇到危险自己逃了;明知道自己的漂亮老婆落在山贼手里是什么下场,还是逃了;这样的负心汉,小善能不恨嘛?她最恨的,不是山贼,是丈夫,是一场负心,是错付了人。
而唐僧是怎么做的?在小善将被猴子杀死时,唐僧为了救她,被佛珠封了嘴,被金箍棒打了十几棒,直到被孙悟空的元神石猴吞到嘴里。
一个女人,昔日因丈夫负心而死,而现在,有另一个驱魔人,明知道她是一个妖怪,是本该被打死的对象,却肯为了救她而死。唐僧在用生命度化她心里的恶念。孙悟空在用生命配合唐僧演戏。
为什么我说孙悟空在演戏,而不是真的要打死小善呢?
回顾前情,遇到蜘蛛精,唐僧进入府邸,吃酒做客。他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直接动手将对方打死呢?这是因为他的驱魔理念,是先渡人,渡不过再杀。直到最后,全部的蜘蛛组成一个大蜘蛛,要杀死唐僧时,他想的,还是渡,而不是杀。孙悟空对这种动过杀戒(杀了大鹏饰演的驱魔师)的妖怪,直接下狠手,捶爆脑袋,不留余地。
同理,面对小善,孙悟空有一万个机会,一棒子就解决了小善。但是他认同唐僧的驱魔理念,先渡,渡不过再杀,所以迟迟不动手,还配合唐僧演了一场师徒决裂的大戏。目的有两个,第一,度化小善心中的恨;第二,满足幕后大 BOSS ,顺从她,然后引出她来,干掉她。
在最后,小善要死时,因为心中对唐僧的爱,胜过了对昔日丈夫的恨,所以,她已经实现了自渡。唐僧和孙悟空的目的达成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离开,把小善交给了唐僧处理。如果孙悟空从一开始就想杀死小善,他完全可以直接捏爆小善,而不是让唐僧和她说说话。
说到底,唐僧和孙悟空是两个智慧绝顶的人,而且一直是惺惺相惜互相最懂彼此的彼此。段小姐之后,唐僧眼里只有孙悟空。
看穿这一切的,是沙僧。他说走过最长的路,是师父的套路。唐僧和孙悟空,时而和好,时而决裂,时而上演反间计,时而你死我活,不过都是套路,都在唐僧的掌握之中。最懂这一切的,是沙僧。至于猪八戒,那憨货,看见大长腿和大胸就流口水,满脑子淫欲,根本无心理会唐僧和孙悟空这些把戏。
师徒仨
6.  最后的梳理
玄奘收服三个妖怪,带他们走上了取经之路。
孙悟空杀了段小姐后,见识到了唐僧因情而爆发出来的“如来神掌”。孙悟空不是被打怕了,而是打服了。“情”,天下至法,无人能敌。孙悟空认了这一点,也就认了身为凡人的唐僧,认了箍,认了取经的命。
猪八戒,老婆和奸夫用钉耙打死自己,化为猪妖,屠尽天下负心男女。而后,被孙悟空制服后,被迫认同“先渡,渡不过再杀”的驱魔理念。既然不能肆无忌惮地打打杀杀,漫漫取经路,怎么消遣?唯有大长腿。不管是蜘蛛,还是猪,哪怕丑女,是母的就行。他不关心唐僧和孙悟空背后的谋算,只知,什么时候能回家泡妞。
沙僧,心有善念,救助河边孩童。被人误以为是人口贩子,被打死抛尸,被鱼群啃噬,化为鱼怪,吃人夺命。他经历了世间的绝望和生死,早已看透一切。走上取经路,无所谓。散伙,无所谓。在他眼里,什么都无所谓,只肯认命。认了当鱼怪的命,那就吃人。认了取经的命,那就取经。他无欲,因为无欲,所以才能看透一切,包括师父的套路和师父一直放不下的那个人。
唐僧,一心除魔卫道,结识段小姐。他爱过,且一直深爱。这段情,在内只能藏在心底,在外就化作一个箍,套在孙悟空头上。带着这份情,他继续自己的驱魔理念,一路向西。他有着凡人一切的渴望和情欲,比如对终身成就奖的渴望,对渡化小善的坚决,但他有着凡人甚至妖怪都没有的坚守和执念。这份执念是他安生立命的武器。比起“降魔篇”里的唐僧,“伏妖篇”里的他,更为坦诚地承认自己凡人的一面,学会更为复杂地看待眼前的世界,并能用更为复杂的手段,来践行他的驱魔理念。大智若愚,便是如此。
九宫真人,纯粹孩子心性,游戏人间。听说有一只妖王孙悟空很好玩,就想捉来当宠物。听说有人会如来神掌,就想玩死他。她发动手下的蜘蛛精、红孩儿和白骨精来一步步践行她布置的离间局。唐僧和孙悟空也顺道按着她的剧本演戏。最后,真人露身,石猴和金雕大战。
唐僧不再单纯,猴子也变得没那么暴戾,猪头一心向色,沙僧无欲无求。这样的驱魔团队,路上嘻嘻哈哈,演个话剧,玩个真人秀,顺便除魔卫道,一路向西,好玩有趣。
正如,唐僧和九宫真人初见时说的,真真假假的,谁能说得清。真作假时假亦真,这是唐僧的智慧。他的套路太深,你们要是没看懂,就多看几遍。不要动不动就埋怨周星驰。还有,这部电影以“情”至上的故事理念,特效的处理,演员的表演,都是徐克的东西。故事的主体和台词,还是周星驰的。
如果满分10分,我给这部电影8分。上部《西游降魔篇》同样8分。就是好看,好玩,有深意,表演无过,特效爆裂,故事有趣。
我爱周星驰。
尹沽城,青年编剧,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 ID:尹沽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