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之典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附注:

个别字,“萁向釜下然”的“然”,又做“燃”,个人认为古字就应该是“然”.“向”有人做“在”,疑为今人修改,不如“向”字好!

记载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四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参考资料:作业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8

《七步诗》的故事:

黄初元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

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第2个回答  2020-02-28
本诗的作者是曹植,曹植的哥哥曹丕在登基后想要杀了曹植,便让他在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就杀了他,然后就有了这首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