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如题所述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规定:

(1)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 于结构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 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 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2)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25mm 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 125mm 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40mm 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 150mm 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 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 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 3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4)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 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a.粗骨料料径大于 25mm 时,不宜超过 3m; 

b.粗骨料料径不大于 25mm 时,不宜超过 6m。

(5)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1.5h,再继续浇筑。 

(6)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 1m 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 

要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裂缝,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 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 30℃;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不宜大于 50℃; 

(2)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 40mm~100mm 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 表面温度差值不宜大于 25℃;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 40mm~100mm 位置处的温 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大于 25℃; 

(3)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0℃/d。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应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在 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 15%~25% 为宜);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采取蓄水法或覆盖法进行人工降温措施;必要时经过计算和 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可留后浇带或施工缝且分层分段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一般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三种。全面分层法要求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较大,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强度较小,施工中可根据结构物的具体尺寸、捣实方法和混凝土供应能力,认真选择浇筑方案。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斜面分层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