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正面管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在好几个关于孩子教育的栏目无意中听过这本书,当时随手就把它收录在购物车里,直到某次买书时,凑够免邮时顺便把它一起买下。阅读之后,深受震撼,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里面有清晰的理念、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反反复复的向读者强化应该怎样去实现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是一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更重要的是,7个孩子,22个孙辈的成长经历给了她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这是一本符合我认定的好书标准的书:畅销(美国400万册、被翻译为16种文字)、长销(美国第三版、大陆第二版)、符合我的价值观、作者知行合一。

      虽然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但在阅读第一遍后,感受还是很强烈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关于孩子教育的学习和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是经典课程和经典书籍。这一点自己还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当一遍一遍的审问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的时候,答案慢慢清晰:终生学习并成长,影响身边重要他人终生学习并成长。在这样的价值观下,我选择各种学习,而阅读是最可持续践行的学习方式之一,阅读内容的选择,我向来广泛而杂乱,在少不更事的年龄,没有清晰的指引下,我读了大量可能在现在看来不怎么值得读的书籍,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习怎样去挑选阅读的内容和书籍。但不知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正规纳入阅读范围的书籍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即使在孩子出生之后,我也曾经买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但始终束之高阁,几乎没有一本被打开阅读。多年后的现在,想到这一点,尤其有时候在面对教育孩子的无力感时,会升起一种内疚的心理,内疚于成为母亲的自己没有把孩子放在价值序位的第一位。慢慢闭上眼睛,静心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会回避看孩子教育书籍?答案自然而然的浮现:这一类书籍的核心理念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掌握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格,过上幸福的人生,为社会做出贡献。需要父母本身就是既有能力又有情感的成熟的人。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父母虽然在他们有限的资源内尽他们最大的能力把我抚养成人,但童年仍留下了很多的创伤。每一次阅读这类书籍,会让我一遍遍的回到童年的创伤点,让我无法抑制的幽怨: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办法像书里面的那种教育方式呢?另外一点是,自己成为母亲之后,看到这类书籍,又要面对自己的脆弱及无力,会觉得自己没用,怎么没有办法像书里面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呢?基于回避创伤及无力心理,我选择不去阅读这类书籍。所幸的是: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她也有无力无助的时候,她也会觉得连自己的孩子都搞不定,怎么能够去帮助别的家长呢?她告诉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就能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我们实行正面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完美的人,而是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我们生活以及拥有孩子的全部目的其实就是爱和欢乐。所以,她反复的提醒我们: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这些提醒其实对大人还孩子都有强大的疗愈作用,我们有时候过于追求完美,有时过于着急,有时过于恐惧,有时过于焦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容易制造让彼此痛苦的言行。

      二是本书提出了非常清晰的培养孩子的7项重要的感知力技能,包括: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感受是“我能行,我做得到”;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感受是“我的贡献非常有价值,你非常的需要我”;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我知道自己正在生气,我知道自己现在很内疚”;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合适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所有的教育其实可以围绕这7个能力去制定,不仅仅是对于孩子,这几乎是每个人终生学习的内容。作者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操作建议,孩子能够学习到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就是学校和家庭,她特别强调班会和家庭会议在培养这七项能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怎样去定义问题和发现问题,怎么去思考解决问题,怎样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怎样去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看法,怎样跟别人合作,怎样学习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怎样在尊重合作的氛围中建立日常惯例。这样的方式比老师和父母单纯的说教要更加有效。因为,正面管理的前提是:孩子首要的目的都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全程参与更能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行为不当,仅仅是因为他想要归属感和价值感,但他没有找到恰当而有效的方式。所以,正面管教的具体操作就是既不严厉,也不娇纵,坚定而和善。坚定源于尊重自己,和善源于尊重孩子。

      三是本书反复强调作为父母,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孩子经常意识不到自己错误行为的目的,其实大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抱守几十年价值观不变,认为自己才是正确之源的大人。我们从孩提时代就积累下来的大量潜意识的决定,很多都是我们的父母和周围的环境赋予我们的,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就照搬执行,不断重复,直至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然后我们又把这个生活态度取向去影响自己的孩子。生活态度取向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作者将其分为安逸型、控制型、力争优秀型和取悦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列表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我自己,可以看到力争优秀型和取悦型的混合,这样的教育优势是:能够教育孩子友善、体谅、谦和。能够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教孩子学会判断优良品质,以激励孩子出类拔萃。但劣势是: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非黑即白,以“正确”和“错误”看事情,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我可以努力的方向是:相信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放弃自己对于“正确”的需求;走进孩子的世界,支持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目标;享受过程。所以,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看到这些优缺点对我们与孩子关系的影响,始终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的功课。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只有当我们对自己耐心了,才能够对孩子耐心。只有我们学着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点时,我们才会成长,才会带动孩子的成长。

      看了本书之后,还是会忍不住想,如果能够从童年在正面管教下重新活一遍,自己会是怎样的人生。但人生没有如果,此时此刻,能够有缘分阅读本书,也是让自己从这个年龄段在正面管教理念下,开始重生。这份重生,不仅仅对于教育孩子有启发,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孩子教育类书籍,自己也能够得以成长,从生命角度,成长是终生的;从灵魂层面,成长是永恒的。本书于我第一个意义就是让我自己回答了开篇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回避看孩子教育的书籍。第二个意义是让我从此开启看孩子教育的书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