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拜占庭历史文化背景

如题所述

拜占庭文化的传统特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拜占庭帝国所在的地区曾是历史上希腊文化昌盛的中心地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使东地中海沿岸和西亚广大区域内的各个民族经历了“希腊化”的历史。因此,古典希腊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当地各民族中,获得了这些民族的认同。在拜占庭帝国,居民们大多使用希腊民间语,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均能熟练地使用古希腊语,这使古典文化通过希腊话这一媒介比较容易地传播,大量的古典文献得以世代相传。可以说,拜占庭文化吸收古典文化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学术条件。另一方面、从4世纪以后兴起的拜占庭帝国虽然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地位,但是它与后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当长时间里,拉丁语仍然是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这样,拜占庭人对古罗马文化的继承就具有天然的责任感。可见,拜占庭文化的传统特征是拜占庭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中古时朗拜占庭文化主要通过拜占庭帝国在南意大利的属地对西欧发生影响。中古早期,意大利南部和东部长期处于拜占庭人势力范围,6世纪拜占庭人征服东哥特王国后,希腊居民大量涌入南意大利,希腊语和拜占庭文化的各种因素也随之进入该地区。由于拜占庭文化保留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容易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同,伦巴德人在此后征服和统治竞大利期间也接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巴尔干半岛的动荡局势使更多希腊人移居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特别是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大批有教养的教土和修士逃亡到南意大利,他们对拜占庭文化在西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9—10世纪阿拉伯人对西西里的征服和统治使希腊移民集中到卡拉布利亚、拉文纳等希腊人积聚地区,形成有共同民族语言、同样宗教信仰、相同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人口密集的拜占庭文化传播中心。9世纪以后,在上述地区出现拜占庭文化传播的高潮,与西西里出现的阿拉伯人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潮相呼应,促进西欧人对古代光辉文化的了解。
拜占庭文化西传的历史早在5世纪已经开始,当时“新亚历山大学派”的作家以对古典文学深刻的理解,用通俗的语言阐述古典文学创作的原则,他们的作品在西地中海流传,具有广泛影陶。历史家尤西比乌斯在其模仿希罗多德文风的《教会史》和《编年史》中大量引用古代作家的作品,他的书被翻译为拉丁语和亚美尼亚话,流传于整个地中海世界和西亚地区。君士坦丁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写于526年前后的《文法》,成为中古欧洲虽权威的语言教材之一。6~7世纪拜占庭内科学、病理学专著和医疗教科书均对中古西欧医学产生重要影响。
拜占庭文化的西传出现过多次高潮,例如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大批流亡西欧的教士成为文化的传掐考。13世纪初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前后,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虽然这次战争对拜占庭帝国和中东地区造成极大破坏,但是,在客观上也使西欧各阶层民众亲身了解和接触到拜占庭文化。亲身参加过君士坦丁堡攻城战的法国骑士记载道:积聚在城下的西欧骑士们“不能相信整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富有的城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这个时期,从君士坦丁堡抢夺的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流传,“拉丁人的住宅、宫廷和教堂都用抢夺来的珍宝装饰起来”。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人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的高期出现在l 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动荡,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拜占庭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意义极为深远。当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发动新文化运动时,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不堪忍受异教的压迫和动乱的形势,纷纷逃亡到意大利。他们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影响着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这段历史值得后人认真研究。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位拜占庭学者是巴尔拉姆(1290-1348年),他曾在君士坦丁堡、萨洛尼卡和东正教圣地阿索斯游学多年,后来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市利亚修道,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统治时期,他作为东西教会谈判特使被派往西欧,争取西欧君主的同情和支持,以共同反击土耳其人入侵。他在阿维农教廷和意大利各地讲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知识。早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之一的彼得拉克(1304-1374年)怀着崇敬的心情谈到巴尔拉姆,称之为“激起我无限希望”和“使我加深理解希腊文化……的老师”,将他描写成“杰出的希腊演说者”,认为他思想丰富、思维敏捷。另一位对文艺复兴运动有重要影响的拜占庭学者是巴尔拉姆的学生利昂提乌·皮拉杜斯,他青年时往来于希腊和意大利各地求学,学成后回到意大利教授希腊语言和文学,彼得拉克和薄伽丘(1313—1375年)都曾是他的学生,后者在《异教诸神话系》中将他说成“最伟大的希腊文学活权威和希腊传说故事的取之不尽的档案”。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皮拉杜斯将《荷马史诗》从希腊语翻译为拉丁语,是为《荷马史诗》的新的拉丁语译本,对该书在意大利和西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巴尔拉姆和皮拉杜斯是早期念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拜占庭文化先驱。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最大的拜占庭学者曼努埃尔·赫利索罗拉斯、基米斯杜斯·普来松和贝萨隆等人,被后人誉为“拜占庭人文主义者”。赫利索罗拉斯(1350—1415年)为君士坦丁堡人,自幼饱学古书,后在君士坦丁堡任哲学、修辞学教授,由于其门下的许多意大利留学生回国后积极报身文艺复兴运动,使他在意大利名声远扬。后来,他受聘前注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等文艺复兴中心城市讲学,其学生中有许多人文主义者。由于他精通古希腊语和古希腊文学.故获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高度评价,极受尊重,他的神学论文、希腊语法教材及对柏拉图作品的译作在人文主义者中传阅,他们盛誉他是深陷在文化黑暗中的意大利升起的太阳,是“希腊语和哲学的王子”。普来松和贝萨隆是晚期拜占庭文化复兴热潮的领导人物,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也有巨大影响,前者在佛罗伦萨积极参与创建著名的柏拉图学院.并在该院讲授柏拉因哲学,对西欧学者复兴柏拉图哲学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贝萨隆在君士坦丁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对古希腊诗人、演说家和哲学家进行过研究,并在伯罗奔尼撤半岛的米斯特技修道院研究古希腊学术,后来担任尼西亚大主教。由于他具有精深的古希腊学问,受到意大利各界的广泛欢迎,定居罗马后,其住地便成为人文主义者聚会的沙龙。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贝萨隆苦心收集大量早期教父作品、神学论文和古代书稿,并将这些书捐献给威尼斯图书馆,它们构成该图书馆员珍贵的收藏。他本人的大量著作、神学论文和对古典作品的译作对复兴古典学术的热潮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对色诺芬、德谟斯梯尼和亚里士多德作品所作的翻译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好的拉丁文译本。现代学者对他高度评价,认为“贝萨隆生活在两个时代的分界,他是拉丁化的希腊人,……是保护学者的红衣主教,是捍卫柏拉图学说的学者型神学家,一位对开启近现代文化做出无与伦比贡献的尚古的学者”。
拜占庭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所作的另一个贡献是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提供大量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一方面流亡的拜占庭学者将包括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许多手稿书籍带往意大利,另一方面许多意大利学者前往君士坦丁堡收集古代书稿和文物,其中最突出的是乔万尼,他在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地区和爱琴海诸岛收集了许多古希腊文物书籍。这些图书文物对当时具有新文化观念的知识分子震动极大,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