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抚怀柔政策包括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招抚也意味着中央为了达到和平而要对受“抚”者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历史上的“羁縻”、“纳贡”,都表示中央承认少数民族首领的实际地位,并由中央对边疆民族首领“封赠”,加官晋级,赠予官方称号,给予虚的名分。对中央表示敬意并臣服、归顺的“四夷”首领,往往被加上“归义”、“归德”等名号,以褒奖其“忠义”。一旦授予称号,就得到中央颁发的官印和绶带。而边疆民族、部族首领向朝廷请得封号后,就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地方。比如汉朝在西南夷地区曾保留了当地部族王、侯等首领,在西域地区,西域都护府之下,仍然任用各国的国王统治各部。西汉一代,共授予西域诸国首领称号近400个。同时,“羁縻”、“纳贡”体制也表示中央承认边疆与内地在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上客观存在的差别,尊重边疆各族的风俗习惯,适度而治,而不是强行地将边疆地区整齐划一地纳入郡县制的政治体系。比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虽为西域地区的最高管理机构,但除了军事、外交事务外,一般不干预西域各国的民政,也不征收赋税。唐朝在边疆地区更广泛地推行“羁縻”制度,各羁縻州的都督、刺史均为当地各部族的首领,他们可以全权处理自己部族内部的事务。其后元、明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也是调节中原腹地和边疆关系的一种有效模式。

此外联姻和亲也可视为体现了招抚怀柔的边疆政策。历史上,中原王朝同边疆民族的和亲尽管有不同的背景,但基本都是利用联姻来约束边疆民族,以缔结长期和约,保证其对中央的效忠和边疆的稳定。所以,从本质上说,和亲联姻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政权关系的一种模式,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有助于“羁縻”政策的推行,从而冲淡民族偏见,部分减少民族的隔阂,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的同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