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灭之后,满族八旗子弟都改成什么姓氏了?

如题所述

满族八旗子弟姓氏改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等。

(一)、佟姓

1、满族佟仓氏,亦称童仓氏、仝仓氏,源出明朝初期建州女真族首领佟·猛哥帖木儿的次子佟仓(童仓、仝仓)。其后裔子孙后汉化简改为佟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满族佟氏本源。

2、满族佟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源出汉族佟氏,入满洲旗后,在姓氏字后面加上一个“佳”字以区别未入旗之汉姓。佟佳氏本非满族姓氏,原为辽东汉族巨豪,佟佳本为地名,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

3、满族栋阿氏,亦称东鄂洛氏,满语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佟氏、邓氏。

4、满族赫舍里氏,称赫舍里氏,满语为Heseri Hala,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氏和金国时期女真旧部纥石烈部,以部为氏,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

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色钦及穆理哈村(今吉林东丰小四平镇一带)、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相同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佟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普氏、桂氏、艾氏等。

5、满族嘉穆呼氏,以地为姓,满语为Giyamhu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所冠汉姓为佟氏、贾氏。

6、满族李佳氏,亦称李家氏,满语为L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李佳和罗(今辽宁新宾李家河)、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

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铙赛山钦札库穆(今辽宁抚顺东南部)、萨尔湖(今辽宁抚顺萨尔湖)、沈阳(今辽宁沈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李佳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李佳氏多冠汉姓为佟氏、李氏。

7、满族萨克达氏,本巴雅拉氏,后改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族人众多,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

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两岸等地,所冠汉姓多为佟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陀氏、翁氏等。

8、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今乌苏里江北岸),后多冠汉姓为佟氏、唐氏。

9、满族佟启氏,亦称通吉氏,满语为Tungki Hala,汉义“罗圈腿”,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所冠汉姓即为佟氏。

10、满族佟鄂啰氏,满语为Tongelo Hala,世居扎库塔(今吉林珲春西,扎库塔城在今图们江北岸,海兰江以西),所冠汉姓即为佟氏、罗氏。

11、满族佟赛哷氏,亦称图色勒氏、图色里氏,满语为Tungsaire 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嫩河(今黑龙江省讷河)、尼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沙济(今辽宁新宾西北部)、穆塔喀村(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等地,所冠汉姓多为佟氏、赛氏。

12、满族图色哩氏,亦称图色勒氏、图克色里氏,满语为Tuseri 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尼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沙济(今辽宁新宾西北部)、

黑龙江穆塔喀村等地。后有锡伯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图克色里氏后又分衍出图木尔齐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佟氏、图氏、屠氏、多氏、涂氏等。满族本支佟氏皆尊奉佟·猛哥帖木儿、佟仓(童仓、仝仓)为得姓始祖,汉族佟佳氏转满族佟氏皆尊奉佟养性、佟养正为得姓始祖。

(二)、关姓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里(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该支赫哲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

(三)、马姓

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中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四)、索姓

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

(五)、赫姓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

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六)、富姓

1、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富尔察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氏,金国时期为女真蒲察部,以部为氏,满语为Fuc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人改汉姓为富氏。

2、满族富义氏,满语为Fugi Hala,世居地待考,多冠汉姓为富氏。

3、满族多锦氏,亦称多金氏,源出唐朝末年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独斤氏,金国时期称独吉氏,以姓为氏,世居黑龙江索多理村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富氏。

4、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满语为Fulkuru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姓为富氏。

5、满族富色哷氏,满语为Fusere Hala,汉义“花椒”,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速烈部,以部为氏,世居屯昂阿,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多冠汉姓为富氏。

6、满族富森氏,亦称敷臣氏,满语为Fuse Hala,汉义“孪生的”,世居开原,多冠汉姓为富氏。

7、满族富苏瑚氏,满语为Fusuhu Hala,世居吉林乌喇,多冠汉姓为富氏。

8、满族富思库氏,满语为Fusuku Hala,汉义“喷壶”,世居墨洛古,后多冠汉姓为富姓、冯姓等。

(七)、那姓

1、满族夸尔达氏,亦称夸尔那氏、夸哈那氏,满语为Kuwarda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为那氏、桑氏等。

2、满族那勒加氏,满语为Nalgiya Hala,满族脱谱姓氏,亦称那尔加拉氏,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那氏。

3、满族那木图氏,满语为Namutu Hala,世居诨都和色(今地待考),人口极其稀少,所冠汉姓即为那氏。

4、满族纳塔氏,满语为Nata Hala,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纳坦部,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那氏、白氏、纳氏等。

5、满族囊佳氏,满语为Nanggiya Hala,源为海西女真的后裔,世居绰尔河流域,所冠汉姓即为那氏。

6、满族讷哷氏,亦称那尔氏,满语为Nere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所冠汉姓为那氏、春氏、康氏等。

7、满族乌鲁哩氏,亦称吴鲁哩氏,满语为Uluri Hala,汉义“猕猴桃”,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那氏、石氏、赵氏、吴氏等。

8、满族诺拉氏,满语为Nora mongu,是著名的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多冠汉姓为那氏。

9、满族纳拉氏,亦称那拉氏、纳喇氏,满语为Nara mongu,在文献《辽东纳拉氏谱书》中有记载:海西女真四部辉发部的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伊克得里氏,满语为Ikderi Hala),其始祖为昂古理、兴济理二人,

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氏噶扬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氏。清朝中叶以后多称那氏、纳氏、康氏等。

10、满族叶赫氏,满语为Yehe Hala,汉义“盔顶”,本叶赫河之名。叶赫部的先世系蒙古土默特部,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成祖皇帝朱棣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开原界北围场,后兴恳达尔汉灭了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那拉氏(纳喇氏),

迁徙至叶赫河两岸(今吉林叶赫河),改称为叶赫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因此有族人称叶赫那拉氏(如慈禧太后即其后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那氏、叶氏、纳氏等。

11、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 Hala,世居章佳(今辽宁新宾章京河畔)、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宜汉阿拉(今辽宁新宾)、

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那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所冠汉姓为那氏、张氏、尹氏、章氏、杭氏、车氏、英氏、宁氏、桂氏等。

除了满族诺拉氏、叶赫氏、纳拉氏、章佳氏汉化那氏读音作Nuó以外,其他满族夸尔达氏、那勒加氏、那木图氏、纳塔氏、囊佳氏、讷哷氏、乌鲁哩氏汉化那氏读音皆作Nā。

(八)、郎姓

1、满族纽祜禄氏,亦称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其冠用汉姓的最初时间,据其《郎氏族谱》记载为清朝清乾隆年间。郎氏,是由纽祜禄氏满语汉译为“狼”,进而演变为郎氏。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清朝中叶以后,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汉化为郎氏这一汉姓。

2、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多冠汉姓为郎氏、兰氏等。

3、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4、满族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汉义“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5、满族钮赫哷氏,满语为Niohere Hala,汉义“狈”,世居沙济(今辽宁新宾)、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

6、满族钮胡勒氏,满语为Niohule Hala,据史籍记载,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东海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八大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佟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郎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那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1
满族八大姓氏是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与皇室关系密切,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以及钮祜禄氏。清王朝覆灭后,由于汉族对满族长期的仇恨,为避祸,满族八大姓氏纷纷改为汉姓。
满清皇室姓爱新觉罗,在满语中“爱新”指的是黄金,“觉罗”的意思是该部族的远支,因此,大部分爱新觉罗后裔纷纷改成“金”姓,一直到上世纪末才更改回来。
首先是佟佳氏。这个姓氏其实起初是姓佟的汉族人,清军入关后,被编入汉八旗后就主动改为满姓,满清覆灭后又更改回来。更改回来的姓氏不仅有佟氏还有童、董、赵、高等姓氏。
其次是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在满族中当属人口众多,家族兴旺的姓氏了,满清灭亡后,改的姓氏五花八门的,有关、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前面几种还谐音,后面的就是随意了。
再次是马佳氏。马佳氏虽然属于满族贵族姓氏之一,但在朝廷中存在感不强,主要从事生意活动。清政权倒台后,马佳氏后人纷纷改成读音相近的马、麻二姓。
同时是索绰罗氏。索绰罗氏其实原本是地名,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名人,譬如被康熙皇帝赐“石”姓以示褒扬的大学士英和的高祖都图,其后人此后皆以“石”为姓。其余的索绰罗氏后人在清政府倒台后更改为索、曹、石姓。
还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的赫舍里氏。在满清时期,除爱新觉罗皇族之外,赫舍里氏是最重要、权力最大的满洲贵族姓氏,属于满洲正黄旗、镶黄旗,一时风光无限。满清灭亡后,赫舍里氏族人将姓氏简化为赫姓、何姓,后来甚至改为高、康、赫、张、芦、贺、索、英、郝、黑、佟、普、满、李等姓。
还要考虑到富察氏。富察氏活跃于后宫之中,这个家族盛产皇后、贵妃,因此,有些外戚就此成为当朝权贵,是权势颇大的家族。清王朝被灭后,富察氏按照汉字读音改姓,分别是富、付、傅。
另外一方面是那拉氏,又称为纳喇氏、纳兰氏。那拉氏共有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慈禧太后就出自叶赫那拉氏。满清覆灭后,那拉氏族人将其改为那、南两姓。
最后就是钮祜禄氏。清朝灭亡后,一部分人取第一个字做姓,另一部分人则按姓氏含义取姓,其姓氏因与“狼”有关,所以就改成了郎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9

当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都改成了哪些汉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