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电源的模组电源和非模组电源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台式机电源的模组电源和非模组电源的区别:

1、外观上不同

非模组电源从内部引出一大堆供电线,模组电源则是用模组接口板代替。拆开电源后,可以看到,非模组电源的供电线直接从PCB板上引出,而模组电源则是把从PCB板引出来的供电线在输出接口处连接到模组板。

2、工作效率不同

非模组电源的PCB板和供电线只有一个连接点,所以损耗很低。但是模组电源的PCB板和连接到主机的供电线之间有两个连接点,由于多了连接点,因此损耗更高。同规格下模组电源的效率要比非模组电源低了一点。

3、转换效率不同

实际功率越高,模组电源的损坏也会提高,比如市电下负载百分百的模组电源,要比非模组低了0.6%左右,不同的电源表现不同,但同样状态下,模组电源确实要比非模组电源的转换效率更低。

扩展资料

台式机电源使用模组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模组电源大多定位高端市场,做工绝对精致,在接口模组方面也做得很精细。不过频繁的拔插还是会导致接口受损、接触不良,所以建议用户在使用时尽量防止频繁的插拔。

对于缺少经历的初学者而言,将电源线和模组化电源衔接起来也并不是件轻易的事。模组化电源的接口局部是有专利掩护的,其余厂商是不能遵照同样的规范设计模组电源的。

这导致很多厂商在模组电源的设计上不得不“别树一帜”,“寻求特征化”,最终形成了“百花怒放,百花齐放”的局势。而原始的模组化接口却成为消费者要注重的问题。

市场上有些模组电源接口线是不分正反的,这种状况下很容易插错,而且插错的后果也很严重,有可能会烧毁设备,这种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源模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区别一、模组化可以另外加线,非模组化线是固定的;

区别二、模组化扩展能力强大,非模组化的扩展能力弱
区别三、模组电源是只带4针电源线和24针主板供电线。非模组是一堆线已经固定在电源上。
第2个回答  2014-09-23
其实模组化个人理解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装机方便,机箱内整洁,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所以一般低端电源很少采用这种技术的,本身内部构造和非模组电源没有本质区别,区别还是在于各输出模组化了,但是他们的工作原理一摸一样。。。严重点说又是厂家玩的噱头而已。。如果你有装机经验,通常布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为了整洁而去购买价值不菲的模组化电源个人是觉得不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9-23
电压不一样,用电幅度也不一样,一个是主板一个是其他用电
第4个回答  2014-09-23
组模适合动手能力好的玩家 对走线要求高的人 普通的电源就算走背线 可能也不如组模走的方便和漂亮 最近对海韵的X系列有想法 蛮像上的 不过手上1个ECO520 1个GS600 再上貌似有点浪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