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三瘦”是指哪“三瘦”?是诗句。

如题所述

李清照的“三瘦”诗句:

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出自:《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释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释义: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冷透,床上棉被翻卷起江色的波浪,清晨勉强起来还是倦怠梳头。妆镜台随它铺满了厚厚尘垢,太阳光尽管能够照到那帘钩。就怕分别时刻心里十分难受,很多心事说不清难以张口。

最近一段时日身体日渐消瘦,完全不是因为喝酒过量伤身,也不是因为看到景物而悲秋。这回离别一走就这样算了吧,千万遍地唱起那首阳关三叠,也终究还是难以再次挽留。

你离开桃源仙境一去难回头,我这里凤去楼空烟雾锁空楼。我整日对着楼前流水望不休,应该看我钟情的眸子泪双流。今后我只能呆望流水泪不休,寄托着我不断的相思与悲愁。

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0

“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词作,分别出自于《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和《醉花阴》。

《凤凰台上忆吹箫》之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如梦令》之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之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首词中都有一个“瘦”字,所以后人将三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称为“三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就从曲调来说,《凤凰台上忆吹箫》和《醉花阴》偏沉闷、哀愁,而《如梦令》的词风比较清丽明快,体现了词人悠闲舒适的生活。《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创作于青州,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在青州,期间,赵明诚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别的地方任职。李清照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和丈夫见面。词中用“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诉说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梦令》中词人用“红肥绿瘦”四字,歌颂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曲风明快,体现了早期李清照悠闲舒适的生活写照。《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词曲经典作品,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去世之后。通过“人比黄花瘦”来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态,将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生平简介:

李清照是宋朝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少有的才女,号易安居士。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从小出生贵族书香门第,前半生生活优越,她的父亲是当时的文豪李格,家里藏书万卷。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丽,喜欢用白描的手法,推崇典雅的写词手法,提倡诗词应该和诗文歌词分别开来,独成一家体系。她主要留存在世的都是词牌,诗文不多,但是她也会写,部分诗文以历史题材为主。

李清照和普通的闺阁女子不同,她虽然也喜欢写闺中诗词,但是她同样关心国家大事,有一颗爱国之心,敢于针砭时弊。李清照到了江宁的时候以宋高宗为主的投降派一味言和苟且,这些让很多人不满。李清照就曾经针对这种情况屡屡写诗讽刺。她因为无端卷入了党派纷争导致身世颠沛流离,所以她对和平生活非常向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1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19
分别是“新来瘦”、“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
第4个回答  2019-09-29
新来瘦,你写成新年瘦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