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鱼产地

如题所述

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Big pacific-salmon , Chum salmon
硬骨鱼纲,幅鳍亚纲,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麻哈鱼属。
麻哈鱼、马哈鱼、大马哈鱼、鲑鱼、麻糕鱼。
北鳟鱼,大发哈鱼,达发哈鱼,果多鱼,罗锅鱼,孤东鱼,齐目鱼,奇孟鱼,花斑鳟,花鳟。

大麻哈鱼又叫鲑鱼,素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著称于世,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鱼类。我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麻哈鱼,是“大麻哈鱼之乡”。

大麻哈鱼身体长而侧扁,吻端突出,形似鸟喙。口大,内生尖锐的齿,是凶猛的食肉鱼类。它生在河里,长在海中,主要栖息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区最多。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性成熟时,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黑龙江。

入江后停止摄食,有些大麻哈鱼进入乌苏里江、呼玛尔河和松花江等黑龙江的清冷支流,以寻找最理想的产卵场所。产卵前,雌鱼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淤泥和杂草,拨动细沙砾石,建筑一个卵圆形的产卵床。然后,雌雄鱼双双婚配产卵。产卵后,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的亲鱼,还要守护在卵床边,直到死亡。100多天后,小鱼才从卵中孵出,来年春天,它们顺流而下,又游向大海,然而它们不会忘却故乡,一旦性成熟,又会历经千难万险,游回家乡。

大麻哈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仅肉味鲜美,鱼子更为名贵。它的鱼子比一般鱼子大得多,直径约7毫米,色泽嫣红透明,宛如琥珀,营养价值极高,是做鱼子酱的上好原料。

贝加尔湖中的大麻哈鱼数量比较多,捕获量很大。

大麻哈鱼一般体长60厘米左右而侧扁,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背鳍起点是身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颌骨明显,游离,后端延至眼的后缘。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眼小,鳞也细小,作覆瓦状排列。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到了产卵场时,体色更加黑暗。

大麻哈鱼为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的仅为秋型。大部分在下游产卵,到达上游产卵的仅为少数。它们沿江而上,日夜兼程,不辞辛劳,每昼夜可前进30-35公里,不管是遇到浅滩峡谷还是急流瀑布,都不退却,冲过重重阻扰,直到目的地。成鱼进入淡水生殖期间后便不摄食。大麻哈鱼对产卵场的条件要求很严,环境要僻静,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5-7℃,底质为砂砾地。产卵期为10下旬至11月中旬。产卵前雄鱼用尾鳍拍打砂砾,借水流的冲击,形成一个直径为100厘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圆坑,称为“卧子”;雌鱼产卵于卧子内,同时雄鱼射出精液。雌鱼并以尾鳍反复拨动砂砾,将卵埋好。产卵后雌雄鱼长期徘徊于产卵场周围。它们由于经过长途而艰辛的洄游,洄游其间又不再进食,加之筑“卧子”产卵,体力消耗殆尽,产卵后的大麻哈鱼,体色黑暗,体质消瘦,遍体是伤,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因此产卵后7-14天即死亡,艰苦地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任务。终生只繁殖一次,坏卵量在4000粒以上。受精卵孵化出的仔鱼喜欢潜伏在石砾间黑暗的地方,长至50毫米左右,便开始降河下海,沿途摄食小型浮游生物或死去的母体;到达海口时,逗留一段时间,即向远岸迁移;到达性成熟时再归入淡水河川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大麻哈鱼为凶猛性的肉食性鱼类,幼鱼时吃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在海洋中主要以玉筋鱼和鲱等小型鱼类为食。

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正象黑龙江渔民所说:“海里生,江里死”。大麻哈鱼是一种海河洄游性鱼类,它栖息于北太平洋肥育、生长。当它达到性成熟时,为了繁殖后代,一定要历尽千辛万苦,进入江河,上溯到产卵场生殖。在我国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30
大马哈鱼吧!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我国以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为最多,图们江、珲春河、密江、绥芬河、嫩江、牡丹江以及台湾省的大甲溪也有分布。
第2个回答  2013-11-30
作文汗冒弄出来啊?...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