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的“三军”指哪三军?

如题所述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3
三军泛指军队 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书下注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6-23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当奖率三军”的“三军”在这里是军队的统称,具体包括前、中、后三军。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兵 步兵)。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详细概念:
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

1.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豪杰向用,军政无阙。”
2.军队的通称。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汉书·灌夫传》:“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说唐》第一回:“〔晋王〕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毛泽东《长征》诗:“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