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的5大思路,总有一种适合你

如题所述

1.生命周期法

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降低。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配置。

·初入职场,年轻人

负担小、收入有望不断提升,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往往能接受较高的风险。适合积极的组合配置,权益基金可以配置多点,比如80%。

“夹心层”中年人

收入比较稳定,但上有老,下有小,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适合比较稳健的投资,例如权益和固收各占50%。

临近退休,老年人

不时之需的资金比较多,投资需要更加保守,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是主要投资方向,可以适当配置二级债基。

2.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

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这四个账户作用不同,所以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各不相同。

(1)日常开销账户,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

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日常生活、旅游等。

适合买货币基金或短期理财工具,主要强调保本和流动性

(2)杠杆账户,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

为的是以小博大,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

这个账户主要是保险,保障突发的大额开销。

(3)投资收益账户,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

为家庭创造收益,用有风险的投资创造高回报,包括投资的股票、基金、房产等。

这个账户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

(4)长期收益账户,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

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

3.美林时钟法

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资产配置理论,也是非常专业的资产配置理论,需要有很专业的投资知识。

根据美国1973一2003年的月度数据,采用“经 济增长GDP”和“通货膨GDP”的变动作为衡量股票>债券>现金>商品商品>股票>现金>债券经济周期的两个指标,把债券>现金>股票>商品现金>商品>债券>股票经济表现划分为衰退、复

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对应的最优资产类型划分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四类。

专业投资者可以根据当前经济和通胀所处的阶段,增加其对应的最优资产类别。

4.股债再平衡策略

本质上是一种根据市值进行仓位调整的策略,也即股债各投一半,定期进行平衡股市涨得多就卖掉一些,买入债券,使得两类资产的市值比例回归到1:1。

来自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大概的意思是把自己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不用的闲钱平均分成两部分,50%买股票,50%买债券,然后每年年底进行动态平衡一次。

可以根据行情变化自己动态调整股债比例,也可以直接配置股债平衡策略的基金。

平衡混合型基金多以四六开、五五开的股债配比为主,收益可观,且回撤控制表现优异~

5.核心+卫星策略

在细分到如何构建我们的基金组合的时候,可以采取核心+卫星策略,灵活配置,“核心卫星”两个部分分别进行配置,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

“核心”基金选择的标准是,基金经理投资年限较长,经历了过牛熊转换的市场环境,且长期业绩排名前1/4。

这类基金短期来看业绩可能不够突出,但长期来看一定是优秀并且可持续的。如果是风险偏好比较低的投资者,核心部分也可以选择债基,增强稳定性。

卫星资产,则是一些特定行业主题基金,如消费、医药、新能源板块等,或者一些具有明显风格特征的基金,比如成长、价值风格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