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职业炒股的人吗?

如题所述


今年是全职做投资的第4年,谈谈这几年历经的风风雨雨。
先说说自己目前的资产情况。
股票作为权益类资产,占到了总资产比例的20-30%,剩下的60%是房子,其他的都是存款类资产。
我想绝大多数全职股民,应该和我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并不是说全职股民都是靠炒股来生存的,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其他资产。
在中国占比最多的资产,大部分都是房子,尤其是像我这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房子决定了生存的阶级,即便有一千万的股市资产,可能都换不了一套百来平的学区房。
全职炒股收入不稳定是必然的,所以行情不好的时候,一定是有些焦虑的,也正因为有房子这样的基石资产的存在,才会让我们在投资遇上波澜的时候,心态还是比较平静的。
另外,作为一个已婚的人,家庭除了投资以外,肯定还需要一定的存款来应对资金流动性的风险。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风险更大,所以准备个3-5年的生活费放在银行,买些理财是很必要的,并不是说所有的钱都放股市,追求收益最大化,就是最好的。
这些方面都考虑周到后,聊聊这几年的炒股经历。
从正式开户入市算起,今年是第十五个年头了。
家里还有一个更老的韭菜,就是我爸爸,入市马上要30年了,是最早一批买认购证的老股民。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家可以称得上是股票世家了,当然在上海,股票世家有很多。
其实,以前炒股就是一种爱好,这一点和我爸爸一样,总觉得投资和工作压根不冲突。
毕业后也没有从事金融工作,后来才阴差阳错地去做了金融,还在银行、保险、证券体系里兜了一大圈,最终落地生根在了证券领域。
股票交易,比起枯燥的银行和保险事业,要快乐很多,至少比起那种枯燥乏味,会多几分波澜。
把兴趣爱好变成职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06年入市,当时很幸运,是大牛市,直接挖走了一桶金。
而这一次选择是2018年,要知道那一年刚好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叠加了国内的金融去杠杆。
去杠杆的意思就是资金流动性极差,加上贸易战的预期,18年从过年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熊年。
上证指数从3500多点,直接跌到了2500以下,单年的跌幅有30%。
所以,如果你问我全职炒股压力大不大,那肯定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这种几乎是一路下跌的熊年。
好在自己管住手了,熊市尽量少参与,所以损失非常小。
只不过是没有投资收入而已,可以说是算是躲过了熊市。
2018年,全职炒股第一年,股票收益负16万。
一部分是高位第一轮杀跌受的伤,还有一部分是在2600点以下,实在是没按耐住,提前想去抄的底,可惜没躲过最后一跌,亏了点钱。
虽说全职第一年,收益惨淡,但好在还有些其他业务在身,至少养活了自己。
虽说比起之前的收入是断崖式下滑,但家里人也没说我什么,可能知道我压力大,不想影响我的心态。
我给自己定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熊市管住手,不参与,静待春暖花开。
股市就是这样,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太远。
当市场还在恐慌会不会跌到2000点的时候,2440的底部就出现了,2019年元旦过后,行情就开始启动了。
春节过后我就准备增仓入市,但是只不过拿到钱的时候,已经是3月初了。
成为全职股民后,我还是偏保守的。
所以我没有去追热点,而是专门挑绩优股下手,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白马股。
爱尔眼科是我第一只大举加仓的白马股。
因为爱尔眼科上海的医院就在家不远,邻居的儿子就在那边做验光师,它们院长和我之前也有过业务往来,所以对这家公司比较熟悉。
爱尔眼科,确确实实给了我非常丰厚的回报。
可能是想我去它们家体验一下,2020年中,我因为意外,突发视网膜脱落,在爱尔眼科经历了三次手术。
享受了所谓股东的待遇,找了最好的医生做的手术,术后恢复也还算不错。
2019年,按我买入的价格算,爱尔眼科涨了近70%。
第二家入场的企业就是美的集团。
说实话,美的在2019年真没赚到太多的钱,48入场的,年末也就58块,涨幅只有20%,低于我的预期。
第三家更惨,就是顺丰,买入价格37,年末价格37,拿了小半年,几乎没赚钱。
买顺丰,是因为之前参与过它们老股转让的项目,做过顺丰的调研,觉得企业不错才买的。
可惜2019年,顺丰真的是没什么行情,当时我都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看走眼了。
最后一家,是2019年末买入的伊利,年底买的也就没什么涨跌。
总体来看,2019年如果不是年初有行情的时候加了仓,否则战绩也不怎么样,但好歹去掉一些成本和之前的亏损,也赚到了大几十万的样子。
那一年,也就上半年有一轮行情,之后的行情也是一路震荡,非常的难受。
有时候觉得,炒股一大半是靠天吃饭,一小半才靠自己。
市场有钱,不管买的是什么,都有涨的机会,市场没钱,不管买的是什么,亏钱都是大概率。
我的投资信条第二条就是,只买绩优股,规避垃圾股。
绩优股被套了,只要趋势不变,我就继续持有,如果趋势变了,就先减仓,等趋势涨了再回来。
而垃圾股,一旦被套,真就不知所措了,赌博亏钱了,该不该赌下一把,谁知道呢?
因为全职炒股压力很大,买绩优股遇到暴跌,晚上睡觉不受影响。
买的股票如果没有上涨逻辑,即便吃了个板,也是提心吊胆,有时候还容易失眠。
2013-2016年,有过打板经历过后,让我早就想明白了做全职投资人,该怎么样去做真正的投资,而不是和资金博弈。
见识过高手5万打板打到1000万的,但太凤毛麟角了,自己不是那块料。
2017年,以万科、平安、招行、茅台、伊利等为首的价值蓝筹股行情,让我看到了这个市场新的机会,一条康庄大道。
而我已经决定沿着大白马的路线一路走下去,不再愿意和没有业绩支撑,只有未来预期的题材股较劲了。
2019年,不能算是打了个翻身仗,只能说是让我的生活回归了平静,不用再面对全家人的目光,给我带来的无形中的压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孵化了行情,而且这个行情让很多人很疯狂。
当时的情况是,大家都在担忧,钱没有出路。
那时候,周围好多人都开始买银行的理财,直到银行理财的收益越来越低,然后市场就开始大肆的宣扬股票和基金了。
果不其然,行情就这样开始了,而且是在这一轮外资热和基金热的加持下。
全球市场,虽说美国的股市还是一路高歌,但还是有很多资金愿意进入中国市场。
因为中国的疫情控制得最好,企业发展得最快,加上无处可投资的资金大量入市,一轮行情就这样应运而生。
说实话,我自己没想到白马股会如此疯狂。
一整年,我没有任何一笔交易,没有任何的持仓变化。
爱尔眼科150%,美的集团74%,顺丰控股140%,伊利股份47%,是我一年的成绩单。
说实话,我没告诉家里人,到底赚了多少钱,只有老婆知道。
因为没有必要。
亲戚也好,朋友也罢,“炫富”这种事,最好还是别做,闷声发大财是最好的。
但其实,赚的这点钱,比起上海的房价,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2021年,3月4日,我清仓离开了股市,原因是趋势变了,环境差了。
离场时,21年总体收益还是盈利的,虽说很少。
我自己投资的第三条原则就是,绝不和趋势作对,也不与资金为敌。
其实,2020年下半年,当白酒和医药的估值明显偏高,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明显偏高的时候,我就想过要退出。
但是本着牛市就有估值溢价的想法,我还是管住了自己的手,始终持股观望。
只不过该来的还是会来,以公募基金为首的增量资金在年初开始被点名,年后断崖式的下跌,让我深思熟虑后,决定离场休息。
毕竟两年赚了5年该赚的钱,一定是得休息一会儿的。
大部分所谓的大白马,一年的增长不过也就15-30%。
3-5年翻一倍的业绩,支撑不起一年翻3-5倍的股价。
当市场的成交量开始低迷的时候,就是该休息的时候。
当然,空仓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定投一些基金是我自己的小爱好。
牛市里持股,熊市里持基,是我的第四条原则。
当然,熊市里买基金也有点小原则。
一是只做定投,不管跌多少都不主动加仓。
二是只买自己看好的行业基金。
三是在牛市的末期,就是跌破趋势线后,会一次性清仓,然后再次开始定投。
绝大多数炒股的人,其实不太喜欢投资基金,我以前也是,但我发现熊市里,却是基金要强过股票,至少从概率上是这样。
久而久之,就自己给自己洗脑,在熊市买一些基金了。
其实基金投资也没什么不好,炒股能有耐心,投资基金也就会有耐心了。
其实,我很佩服那些持股几年不动的人。
因为我自己还是会担忧行情,担忧趋势的,不想拿到那种趋势转变的股票,因为担心企业的未来。
炒股最难的是克服自己心中的幻想,我自己不相信长线投资,因为没有企业可以经久不衰,都是动态发展的。
趋势是由资金形成的,某个阶段,不管是因为企业发生问题,还是企业的股票价格过高,只要资金把它抛弃了,我也会毅然决然的把它抛弃。
等到资金重新开始入场,趋势重新开始呈现,再跟着资金选好的企业一起成长。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一直就这样做个职业投资人,靠资产的增值去过一辈子。
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理想,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像现在写头条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以前从没想过做什么自媒体,觉得太累了,而且没有现实的价值,毕竟投资圈的网红,必须是正规军。
去年视网膜脱落后,无意中开始写头条。
当时其实自己有些担忧,眼睛万一治疗不好,害怕失去光明,所以急着记录一些东西。
就像小时候会写日记一样,做一些随笔。
时间久了,觉得每天抽空写写,还是很有意义的,分享一些经历,周围的一些人和一些事情,还有一些自己知道的知识。
其实,未来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就像股票的明天,其实都是未知的,涨跌都只是概率而已。
但投资这件事,大概率会伴随我们一生,会一直做下去,也希望自己这辈子的职业就是一个职业投资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