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根据其存在形态,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物质文化遗产,也称为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这些文物可以是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可以是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例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它们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和场所,如果属于文物,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建立了“国家 + 省 + 市 + 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并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江苏省、山西省、安徽省、山东省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扬州市、徐州市、天津市等),以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高邑县、广德县、衡南县等),共同构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