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黄老哲学

如题所述

黄老哲学是无为而治哲学,是由黄帝的《黄帝内经》和老子的《道德经》发展而来;其内函是:讲究了解自然和人的本质,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要符合和顺应自然的规律,这样事情才能行得通,人才能长寿;也就是我们现在长说的无为而治,历史上汉朝刚刚创立时就采用了黄老哲学治国,让当时的社会慢慢稳定,生产力得到恢复,这个可以从《汉武大帝》这个影片中看到;清代的曾国藩也是黄老哲学的信奉和实践者,曾国藩年轻时仕途顺利,又有很大的抱负,想干一番大事,所以做事时做风太硬,不懂得变通,这样就得罪了不少官场上的大员,当曾国藩带领湘军打太平军的时候,在各方面都受到来自官场的层层阻力,导致辞他处处碰壁,心力憔悴;后来曾国藩利用回家守制的一年时间,认真研究了黄老哲学,重新出山后,改变作风,顺应当时的官场做排,上下圆通,让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终于克服太平军,收服失地,终成为满清中兴第一名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3
我们这个民族啊!历来重考古,考证,注释,义理。
相关黄帝的知识少之又少,毕竟是祖先吧,我诚惶诚恐。
近年来的考古不仅证伪了黄老哲学真实的存在着,同时让黄老哲学即道,名,辩,法,四家一以贯之。
第一个明确早于《道德经》的黄帝书文献是黄帝《金人铭》,黄帝《金人铭》铭刻于周太庙右阶之前的铜人背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人铭》,是孔子之周亲自从三缄其口的铜人背上抄录下来的。几乎《金人铭》的每一句话,均能在《老子》一书找到痕迹,《道德经》一书对《金人铭》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引述和分析。《道德经》四十二章明确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视《金人铭》作者黄帝为其教父,这是符合老子的学术倾向和思想传统的。《金人铭》是黄帝学说具有独立性、古老性和真实性的铁的证据。所有主张黄帝书为伪托说的学者,都无视这个铁的证据。
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包括《文子》一书。有少量竹简文字与今本《文子》中《道原》、《精诚》、《微明》、《自然》等篇的内容相似,余者皆是今本《文子》中找不到的佚文。有学者通过比较敦煌本、竹简本、今本《文子》的异同,并结合有关史籍加以考察,认为《文子》一书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
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经法》九节,其一《道法》认为,“道生法”,治国必须依靠法制,强调道及法的重要性。其二《国次》强调刑罚举措的得当和遵循自然法则。
从黄帝→老子→文子→《黄帝四经》→下面贯通四家就是名家《庄子.惠子》,《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稷下《管子》,法家《韩非子》。
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墨子》的辩。
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庄子》相辩一体,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第2个回答  2010-12-03
“黄、老”——“黄”是黄帝,就是我们的开国祖先,是指的轩辕皇帝。他有一本经叫《阴符经》,334字,这本经不太流传,在唐朝的时候很有名,可是后来很少人提到这个《阴符经》。“老”就是老子李耳,他著了一本书叫《道德经》,这本书流传得很广。《道德经》里五千八百字都是老子的话,都是“老子说”。黄老哲学的精髓是什么?现在理解就是三点:1、唯物论;2、辩证法;3、社会主义。黄老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就是“和”,有了“太和”,不论人际关系、社会、国家、企业和民族的形态都会是和谐的。

参考资料:sername

第3个回答  2010-12-03
以黄帝轩辕的著作《符经》与老子李耳的著作《道德经》为文本的中国古典养生、处事、治国、认识自然的精深但朴素的哲学思想,属于中古世纪东方精神的精髓。
第4个回答  2010-12-03
这个你不需要了解,世界上需要你了解的重要事情太多了,这个,真的不重要。这是我送你的经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