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肉食恐龙

如题所述

十大肉食恐龙:霸王龙、异特龙、鲨齿龙、棘龙、蛮龙、南方巨兽龙、诸城暴龙、奥沙拉龙、迅猛龙、特暴龙。

1、霸王龙

霸王龙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凶猛的食肉恐龙,其平均身长就由12.2米以上,咬合力最强可以达到24万牛顿,非常的可怕,正是这样强悍的能力让他多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

2、异特龙

异特龙诞生于晚侏罗纪时期,其体型庞大,性格极其凶猛,能够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物种。

3、鲨齿龙

鲨齿龙诞生于白垩纪晚期时期,因为牙齿和鲨鱼相似而得此名,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成年鲨齿龙的身长能够达到14米以上,在当时是非洲地区最强悍的掠食者,几乎没有物种是它的对手。

4、棘龙

棘龙诞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属于目前已知体型最庞大的食肉恐龙,成年棘龙身长最长能够达到20米,重26吨以上,电影《侏罗纪公园3》中就曾出现过和棘龙相关的元素。

5、蛮龙

蛮龙诞生于侏罗纪晚期,在全球多个地区都有分布,它有着“侏罗纪的霸王龙”这样的称号,体型庞大,性格凶残,攻击性非常的强悍。

6、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诞生于白垩纪时期,其性格非常的凶残,嘴巴有着强大的咬合力,撕咬程度如同钢刀一般可怕。

7、诸城暴龙

诸城暴龙诞生于在白垩纪晚期,在我国的山东地区就曾发现过诸城暴龙的化石,根据相关资料得知,诸城暴龙的身长在12米以上,有着极其锋利的锯齿,肌肉群也很发达,能够轻松咬碎猎物的骨头。

8、奥沙拉龙

奥沙拉龙诞生于白垩纪时期,其化石主要发现在巴西地区,这种恐龙主要捕食水中生物和腐肉,但如果到了旱季,就会攻击其它的恐龙,性格是非常凶残的。

9、迅猛龙

迅猛龙身形矫健,具有强悍的奔跑能力,也因此在捕食猎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爪子极其锋利,如同镰刀一般,能够轻松撕开猎物的皮肤。

10、特暴龙

特暴龙的外形和霸王龙相似,但头骨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特暴龙具有非常强大的听力和平衡感,而且它以大型恐龙为食物,具有很强的猎捕能力,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十大最强的肉食恐龙是:

1.棘龙
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着比肩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长。棘龙属下目前仅有一有效种,即埃及棘龙,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斯特罗默于1915年命名[1]。由于长相奇特,加上体型巨大,棘龙受到的关注不少于霸王龙。可惜的是,棘龙的正型标本在二战时期被炸毁。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于棘龙的认知都只停留在正型标本的照片和少数的化石碎片上。随着近几年化石证据的逐渐增多,棘龙真实的形象才浮出水面。近几年的新化石标本以及定量研究显示,棘龙的身体结构高度特化,是一种水性很好的恐龙。这些研究不仅使科学家弄清了棘龙的身世,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在中生代时期,恐龙不止是陆地上的霸主,在水中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中文名
棘龙
拉丁名
Spinosaurus
模式种
埃及棘龙(Spinosaurus aegyptiacus)
分类位置
巨齿龙超科,棘龙类
产地
北非,埃及,摩洛哥,尼日尔,突尼斯
2.霸王龙
霸王龙属于暴龙超科的暴龙属,为该属下的唯一一种,于1905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亨利·奥斯本描述命名。如果参考其它恐龙种名的翻译格式,它的种名翻译为“君王暴龙”会更合适。成年霸王龙体长约12米,体重7吨左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

霸王龙是久负盛名的恐龙,拥有海量的标本收藏,其中几十件标本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整度,使得古生物学家对于霸王龙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形态描述,还可以对它的个体发育,生物力学,种群生物学等做出更详细的分析。如对于霸王龙头骨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粉碎骨骼的咬合力,对它的脑颅三维重建表明霸王龙具有极佳的视觉和嗅觉,而对霸王龙个体发育序列的研究表明,霸王龙具有非常快的生长速度。很多在其它恐龙物种或是其它古生物身上无法落实的研究手段都可以用霸王龙尝试。在科学研究方面,霸王龙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综述论文[1],并且与它相关的各种研究也会频繁登上《Nature》和《Science》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虽然目前霸王龙的体型受到了大型异特龙类以及棘龙的挑战,但是综合研究深度以及文化影响力来看,它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恐龙之王。

中文名
暴龙
拉丁名
Tyrannosaurus[41]
分类位置
兽脚类,暴龙超科,暴龙亚科
模式种
霸王龙或君王暴龙(Tyrannosaurus rex)
产地
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北起加拿大,南至新墨西哥州
时代
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时间大约6800-6600万年前
命名人
亨利.奥斯本(Henry.Osborn)
3.蛮龙
蛮龙属于兽脚亚目斑龙超科里的斑龙科斑龙亚科。彼得·加尔东与詹姆斯·詹森于1972年命名。蛮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至侏罗纪晚期,1.6-1.45亿年前的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分布范围包括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可能在乌拉圭亦有分布。蛮龙是肉食性恐龙,推断会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蜥脚类恐龙[2]和剑龙类。

中文名
蛮龙
拉丁学名
Torvosaur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蜥形纲 Sauropsida
亚纲
双孔亚纲

蜥臀目
亚目
兽脚亚目

斑龙科
亚科
斑龙亚科

蛮龙属

谭氏蛮龙、格氏蛮龙
分布区域
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可能在乌拉圭亦有分布
生存年代
侏罗纪晚期
4.撒哈拉鲨齿龙
鲨齿龙的一种
撒哈拉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是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生存于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阿尔布阶(Albian)到土仑阶(1亿—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一种生存于埃及,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区的巨型食肉恐龙。鲨齿龙身长11~13米,重6~9吨,高约4.5米。特点是牙冠有整齐的锯齿,适合切割皮肤以及肌肉组织。它的头比霸王龙略长但偏窄,脑容量比霸王龙小。

中文名
撒哈拉鲨齿龙
拉丁学名
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爬行纲
亚纲
双孔亚纲

蜥臀目
亚目
兽脚亚目

鲨齿龙科
亚科
鲨齿龙亚科

鲨齿龙属

撒哈拉鲨齿龙
分布区域
非洲北部
5.马普龙
马普龙是一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鲨齿龙类。马普龙属下目前只有一种,玫瑰马普龙,生存时代为晚白垩世的晚塞诺曼期至早土伦期。马普龙的化石于1997至2001年在加拿大-阿根廷联合科考项目中被发现于阿根廷地区的乌因库尔组。

中文名称
马普龙[6]
拉丁名
Mapusaurus
模式种
玫瑰马普龙(Mapusaurus roseae)
分类位置
兽脚类,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类
产地
阿根廷内乌肯省
时代
晚白垩世,晚塞诺曼期至早土伦期,距今约为9700-9300万年
地层
乌因库尔组(Huincul Formation)
命名人
罗多尔夫.科里亚和菲利.柯瑞(Rodolf. Coria and Philip. )
6.南方巨兽龙
南方巨兽龙属下仅有一种,为卡氏南方巨兽龙,是一种发现于阿根廷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生存年代为晚白垩世塞诺曼期,约距今9700万年前。南方巨兽龙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鲨齿龙类,并且很有可能是地球历史中体型最大的陆地掠食动物。与霸王龙相比,南方巨兽的样本量很小,且大个体标本的完整度很差,因此对其体型的准确估计有相当的难度。它与霸王龙相比谁的体型更大也是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

中文名称
南方巨兽龙[10]
拉丁名
Giganotosaurus
模式种
卡氏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 carolinii)
分类位置
兽脚类,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类
产地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西北部
时代
晚白垩世,塞诺曼期,时间大约9700万年前
地层
利迈河组
命名人
罗多尔夫.科里亚和利安那度.萨尔加多(Rodolfo.Coria and Leonardo.Salgado)
7.魁纣龙
魁纣龙是一种大型异特龙类,体型接近霸王龙,其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魁纣龙属下仅包含一种,丘布特魁纣龙。魁纣龙与同属于异特龙类的鲨齿龙,南方巨兽龙和马普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这些近亲相比,魁纣龙的生存时间更早,年代为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魁纣龙的发现对于认识巨型鲨齿龙类的早期形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称
魁纣龙[7]
拉丁名
Tyrannotitan
模式种
丘布特魁纣龙(Tyrannotitan chubutensis)
分类位置
兽脚类,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类
产地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中部
时代
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时间大约11300万年前
地层
巴尔基诺山组(Cerro Barcino Formation)
命名人
费尔南多.诺瓦等人(Fernando. Novas)
8.食蜥王龙
食蜥王龙是发现于北美洲晚侏罗世莫里逊组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与著名的异特龙同属于异特龙超科。该属下目前只有一种,巨型食蜥王龙。依据目前有限的化石资料来看,食蜥王龙是该组报道的体型最大的捕食者,体型大于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异特龙和蛮龙。由于食蜥王龙的化石记录非常少,古生物学家对于这种巨型猎手知之甚少。目前对于食蜥王龙的体型估计认为它的长度可能接近霸王龙和其它大型鲨齿龙类,但由于体态较修长,因此体重要轻一些。

中文名称
食蜥王龙[7]
拉丁名
Saurophaganax
模式种
巨型食蜥王龙(Saurophaganax maximus)
分类位置
兽脚类,异特龙超科,异特龙类
产地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锡马龙县
时代
晚侏罗世,钦莫利期,距今大约1亿5100万年
地层
莫里逊组
命名人
约翰.斯托瓦尔和丹尼尔.舒尔( John. Stovall and Daniel. Chure)
9.西雅茨龙
西雅茨龙是一种生活于晚白垩世的北美洲的大型异特龙类,属于异特龙超科中的新猎龙类,其化石发现于美国犹他州的晚白垩世雪松山组(Cedar Mountain Formation)。目前,西雅茨龙属下面仅包含一种,米氏西雅茨龙。西雅茨龙的发现填补了白垩纪中期高棘龙灭绝至白垩纪晚期大型暴龙类出现之间的时间空缺,验证了暴龙类是在大型异特龙类灭绝以后才巨型化的假说。

中文名称
西雅茨龙[4]
拉丁名
Siats
模式种
米氏西雅茨龙(Siats meekerorum)
分类位置
兽脚类,异特龙超科,新猎龙类
产地
美国犹他州
时代
晚白垩世,塞诺曼期,穆森图奇段(Mussentuchit Member),时间大约9800万年前
地层
雪松山组
命名人
琳达.赞诺和彼得.马克维奇(Lindsay. Zanno and Peter. Makovicky)
10.特暴龙
特暴龙是发现于亚洲地区的大型暴龙类,在外形上与北美洲的霸王龙非常相似,是当时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特暴龙的体型比霸王龙和诸城暴龙略小,但明显大于其它的暴龙类,其头骨的最大长度可达1.3米。特暴龙的化石主要发现于蒙古,但是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种巨型掠食者在中国的内蒙古以及新疆等地区都有分布。如同它在北美洲的近亲一样,特暴龙的标本量也非常巨大。截止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至少已经找到了约30个特暴龙个体的标本,这其中不乏保存精美的头骨化石。在亚洲恐龙古生物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特暴龙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曾经被当成过不同的物种,不过在近期的研究中这些错误都被一一纠正。

中文名称
特暴龙
拉丁名
Tarbosaurus
模式种
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
分类位置
兽脚类,暴龙超科,暴龙亚科
产地
亚洲,蒙古,南戈壁省;中国,新疆,内蒙古,山东,黑龙江,广东,河南
时代
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7000万年。也可能存在于坎潘期晚期
地层
耐梅盖特组(Nemegt Formatioin),苏巴什组(Subashi Formation),园圃组(Yuanpu Formation)
地层(2)
王氏群(Wangshi Group),秋扒组(Quiba Formation)
命名人
叶甫根尼·马列夫(Evgeny Maleev)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