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简析

如题所述

在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落第后游历齐鲁,创作了《望岳》这首诗。这首诗以其雄阔的视角和精妙的结句,展现了杜甫的广阔心胸和不凡气魄。"齐鲁青未了"五字,概括了数千里景色,被后世赞誉为能囊括泰山雄浑气象的佳句。全诗情感健康,笔触开阔,尤其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寄寓了诗人追求理想、俯视群山的壮志豪情。


《望岳》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漫游齐赵之际,后被刻石成碑,立于泰山之巅,被浦起龙等后人推崇为压卷之作。诗中没有直接写望,而是通过距离的远近和时间的变化,从朝至暮,逐步接近泰山。诗人运用“岱宗夫如何”等语言,形象地表达了对泰山的惊叹和仰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细腻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和山势之高,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手法。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诗人对泰山的深入观察和情感投入。最后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不畏艰险的决心,使得这首诗成为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扩展资料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