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和汉乐府诗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小序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讲到乐府诗还是先提一下乐府。何谓乐府?乐府是在西汉哀帝之前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乐谱并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如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即为一种体裁。这就是所谓的乐府诗,在这里主要阐述的是汉代乐府诗。

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古代诗歌上出现的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的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

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诗歌时写到:“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就是说乐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根据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进行创作的。它真实而具体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对人间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汉乐府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它在表现社会现实方面是相当有说服力的。这些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东门行》、《病妇行》、《孤儿行》、《相逢行》、《长安狭斜行》、《鸡鸣》等,表现了最真实的社会现状。《东门行》、《病妇行》、《孤儿行》反映了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呼号。两汉乐府诗在表现贫民百姓疾苦时,兼顾到表现对象物质生活的饥寒交迫和精神世界的严重创伤。尤其可贵的是,诗的作者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民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然而,与此相反,在反映复归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集在相和辞中,《相逢行》、《长安狭斜行》、《鸡鸣》等,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表现的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思想波动,从而更加同情在死亡线挣扎的贫苦百姓。下面来分析两首诗,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本篇属《相和辞·瑟调曲》。朱乾《乐府正义》谓:“放歌者,不平之歌也。孤儿父母在,乘坚驾驷,则富贵之家也。父母去而行贾,甚已;乃至汲水收瓜,衣服不完,兄嫂之恶薄,从发竖。诗人伤而嫉之,所以为放歌也”。诗篇通过主人公痛苦的自述,真实有力地暴露了旧社会兄嫂虐待孤儿的罪行行为,客观上也反映了当时家庭奴婢的非人生活困境。主人公的兄嫂把它看成奴隶和仇人,尽量折磨他,必欲置之死地。以至于使主人公因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竟然有生不如死想法,小小年纪便对命运已经完全丧失信心。读诗文时不免心中顿生凄凉之意。

孤儿出生,后来遭遇不幸的生活处境,他的命运相当凄苦。父母在的时候出门总是驾车,过着幸福的生活。父母去世以后,哥哥嫂子让他去做生意。因此,孤儿走了许多路,南到九江,东到齐鲁之地。到了冬天才回到家来,但是却不敢说自己的苦痛。头上生饿许多虮虱,全身都是尘土,饱经风霜,就是这样也不能向被人诉说。哥哥让他去做饭吃,嫂子让他去照料马匹。刚到厅堂,又急忙到下屋去。此刻孤儿泪如雨下,心酸不已。早晨起来让出去打水,到了傍晚才把水打回来。因为是冬天手上的皮肤已经皲裂,脚上也没有鞋穿。只能光着脚,伤心悲痛地踏着霜行走。因为看不清路,霜下面有很多蒺藜,所以全部踩到肉里面去了。他把腿上的蒺藜拔掉,因为过分疼痛就更加伤心了,他泪流不断。这种生活令他十分不堪。冬天没有厚衣服可穿,夏天也没有单衣,此刻他感到生活在世上一点乐趣也没有。这境况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还不如早点死去,跟随死去的父母到黄泉去。转眼间,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三月里采桑喂蚕,六月里到到地里去收瓜。推着瓜车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瓜车翻到,帮助他捡瓜的人很少,但是趁乱吃他瓜的人却很多。当时的世态炎凉,一眼就可以看清楚。“把你们的瓜蒂还给我吧,我哥哥嫂子特别严厉,我要赶快回去了,不然就会惹起麻烦的。”读到此处,孤儿那无助的眼神呈现在眼前,让人十分怜惜,同情。篇末说:孤儿居住的场所传来叫骂声,一定是孤儿回家了,被哥哥嫂子骂了。他希望可以写一封信带给地下的父母,告诉他们,哥哥嫂子的尖酸刻薄,他不能和他们长久住在一起。孤儿的万般苦楚尽现。这里写的是孤儿受到亲哥哥嫂子的虐待。亲骨肉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受迫者呢!这就根本无需多言,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整个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心里十分痛苦,感情上遭受煎熬。对社会现实的控诉相当强烈,甚至于当时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死者。本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更加使人有真实感。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这篇开始载于《玉台新咏》,在《乐府诗集》属《相和歌辞·清调曲》。余冠英《乐府诗集》认为:“这首诗极力描写富贵之家的种种享受,似是娱乐豪贵的歌曲。这里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一部分。虽然夸张渲染居多。但是其中的种种富贵之象却极为真实。创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两度把人引入侍郎院,给人一种切身体验之感。黄金为门,白玉为堂,锦衣玉食,好不轻松快乐。这是第一次见到侍郎院。接下来写的是这家的惬意生活,两妇织锦,小妇调瑟,这是一个既贵且富的家庭,有尊贵的身份。诗歌中将他们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描写,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社会中处于富贵一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必然的。

以上两篇均被收录在相和辞中,这就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使我们更加真实地体味到这种贫富不均,苦乐相距的社会。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汉乐府诗还对男女之间的爱情作了直接袒露和表白,但是其中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比如说《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篇是一篇具有喜剧色彩的作品。诗篇主要歌颂了采姑罗敷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其中太守企图依靠权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罗敷,罗敷则通过巧妙机智的斗勇拒绝太守,表现了她的美丽,坚贞,智慧。同时也嘲笑,鞭挞了好色无行的太守。尽管太守可以依靠权势,但是罗敷并不畏惧。这就将当时社会中一些企图依靠权势而做苟且之事的人进行了打击。因为此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其社会现实性就更加强烈。楚辞是从屈原开始,以楚地方言入诗,带有强烈的楚地特色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以“兮”入诗,形成句中的停顿,缓和语气,凑足音节,形成韵律和节奏。后人多模仿,被称为“骚体”,而且屈原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神奇的想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7
概念这里就不说了
个人认为
从形式上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楚辞上的文多是 ……兮,……兮,……兮,而每一句的字数却不是很限定,其中以屈原为代表,像有名的离骚 就是句式参差不齐
汉乐府的则没有这个,一般是句式比较整齐,像那个孔雀东南飞是5字的,木兰辞是5字的,琵琶行是7字的。
这个主要是因为屈原那个时代文风自由潇洒,直抒胸臆,所以字数不是很在乎,而到了汉以后,特别立了乐府来专门做这些事,自然格式就严格多了

而从内容上来说呢,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地方历史风情为主,则总是想象丰富,比喻瑰丽,通篇大气潇洒
汉乐府则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多是收集民间的民歌之类改编,反应社会问题,气氛怎不如楚辞那么唯美华丽

以上仅仅是个人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
第2个回答  2010-12-17
楚辞是从屈原开始,以楚地方言入诗,带有强烈的楚地特色的诗歌,其主要特点是以“兮”入诗,形成句中的停顿,缓和语气,凑足音节,形成韵律和节奏。后人多模仿,被称为“骚体”,而且屈原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神奇的想象。
汉乐府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而我们常说的汉乐府多是民间诗歌。因为采自民间,多反应人民的心声,因此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3个回答  2010-12-16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