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如题所述

端午节吃粽子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种端午习俗。相传在战国时期,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石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就用竹筒装入糯米投入江中,慢慢的,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说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