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为什么农民起义几乎都是不成功的呢?

如题所述

只能输出暴力,不能输出秩序,且没有坚强的领导集团,最后的结果只能身死族灭。

古代的农民起义很多,但在秦之前,可以统称为盗。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九千人,这个规模在诸侯林立的春秋时代,已经算是非常彪悍的武装力量了。盗跖的力量也足够强。“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打起诸侯和大夫们,就是怎么打、怎么赢。


但,盗跖只是横行了一世,却无法建立新的诸侯国,更别提什么一统天下了。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无法输出秩序。秩序的基础是礼乐故事,你得在宗法这个基础上把故事讲好。但,盗跖做不到,所以只能当一辈子大盗。

进入中央集权的传统王朝时代后,农名起义就更多了,类似于盗跖这种,数不胜数。但,一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第一场影响深刻的农民起义,应该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虽然掀起了秦末大乱,但陈胜、吴广这两个起义领袖,都被自己人搞死。而建立的张楚政权,也被项氏的楚国集团取而代之。


汉末绿林赤眉起义,虽然把王莽的新朝政权打得落花流水。但,关键是刘演、刘秀以及豪族势力的加入。这伙人为绿林起义军注入了合法性依据,所以才能建立更始政权,对抗新莽王朝。最后,光武中兴,起义军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东汉黄巾起义,声势浩大,扫荡了大半个东汉帝国。但,太平道,虽然讲了故事、聚了力量,却无力为天下输出秩序。除三十六方渠帅的简陋军政组织,各地黄巾军一直都是游击部队。虽然人数多、力量大,但还不如绿林军更有威胁,因为黄巾军连起码的政治秩序都无法输出。


隋末杨玄感起义,算是关陇贵族势力利用国内矛盾,发动的农民大起义。但是,起义军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所以迎着杨广战河北做不到、扫荡关中定天下也做不到。在洛阳坚城之下,输出完暴力,就只能等死了。李密和翟让的瓦岗军起义,也是如此。最佳策略就是进兵关中,直接断了大隋的政治中心。但,起义军做不到,所以杨玄感怎么死、李密就怎么败。大唐来自山西,而大唐却成就了关中的最后辉煌。山西军阀李渊要比农民起义军果决的多,选择了最佳攻略、也执行了最佳攻略。


安史之乱后,大唐每况愈下,接连爆发了庞勋起义、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但,严格来说,庞勋起义不算农民起义。发起力量是戍守桂林的八百徐州兵。由桂林转战徐州后,起义就变成了江淮总暴动。但,基干力量是被解散了的武宁军。根子不是农民,而是大唐的藩镇职业军人。

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就是彻底的农民起义了。但,这两伙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学盗跖。横行天下、转战南北,拒不与地方乡绅合作,搞彻底地暴力输出。所以,这伙人非常难对付,大唐的军队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追不上他们。黄巢入主长安以后,起义军由流动武装变成节度使模式下的割据力量。这时候,黄巢起义也就只能失败了。没人相信这伙盗贼能输出秩序,而黄巢这伙人也不相信阀阅们会相信他们。所以,形成的局面就是杀戮接着杀戮,黄巢起义军干掉了两京的阀阅家族。


五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农民起义什么事儿。因为多方政治力量都在你死我活的搞竞争,没有农民起义的空间。五代风云变幻之后,就是宋辽西夏、宋金西夏的三国演义。王朝竞争的矛盾,压制了农民起义的产生。一直持续到蒙古大元的末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这是一伙农民起义,而且真正实现了成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这是农民起义唯一的一次成功。起义军不仅摧毁了旧王朝,而且也建立了新王朝。

为什么这次会成功?

南方多伙农民军内部鏖战的时候,大元袖手旁观。而这几支农民起义军,都不是流动武装,而是裂土搞割据,直接上演争霸战争。所以,从一开始,农民起义军就在内部竞争中输出了秩序。待到南方完成统一,朱元璋就开始北伐大元。这时候,已经不是什么农民军了,而是政权加军队的模式,北伐大元,既能输出暴力、又能输出秩序。所以,最后建立大明王朝,也就水到渠成了。


农民起义军为什么几乎总是失败?

要实现成功,得有这样几个关键要素:一是坚定的领导集团;一个是彪悍的军事武装;一个是有力的人心争夺。

前两者容易做到,旧王朝提供了机会,但这是完成了力量一环。甚至,很多农民起义连力量这一环,也不能彻底完成。

比如,盗跖集团,就没有精英人物的参与,精英都在诸侯国,领导集团自然无法建立。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精英人物的六国复辟力量是参与了,但这伙人纷纷背叛了。比如,杨玄感和瓦岗寨起义,为什么死活不能采取关中攻略?就是因为只有军事武装而无领导集团。

而有力的人心争夺,就真不是农民起义军能做到的了。因为这个太复杂,即便能争一时一地,也不能争天下。


西汉末年的绿林军起义,能够争夺人心,也摧毁了新莽王朝。原因是地方豪族和刘氏宗亲的加入。这伙人为农民起义军注入了合法性依据,于是人心的问题就解决了。之后的局面,就不是绿林军与王莽的新朝角逐了,而是与刘秀大军和赤眉武装的较量。

黄巾军所到之处,群起响应,但黄巾军却无法争取豪族支持。自西汉末年以来,中原王朝内部就在稳步建构豪族的社会政治基础。豪族这伙人不支持黄巾军,黄巾军就不能算争取到人心。平民的欲望是人心,但豪族的欲望也是人心,你不能忽略这个最强力量的存在。

五胡乱华的胡人政权,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原因是衣冠南渡,北方豪族让出了空间和机会;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胡人取得了余下豪族的支持,还有没走的北方豪族。后赵石勒是羯族奴隶出身,杀人无数、暴戾恣睢。但这家伙居然恢复九品中正制。这就是在争取人心。而这种手段,是农民起义军难以具备的。


杨玄感起义、瓦岗寨起义,能够争取到洛阳一带的人心,但争取不到天下人心。庞勋起义,能争取到武宁地方的人心,但也争取不到天下人心。其后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就没打算争取什么人心。

决定历史前进的,是力量和人心。你总缺失一个环节,那就是只能滥觞天下大乱,却无法一统天下了。

怎么才能争取到人心呢?

就是输出秩序。凡是能够输出秩序的暴力起义或造反,都是旧王朝的最大威胁。

秦末,陈胜吴广集团,就那么回事,一伙流动武装而已;但接替的楚国集团,却完全是一个复辟的新物种。刘邦、项羽这伙人,不仅占着道义,即亡秦复国,立即就争取到了山东人心,关键是从领导集团到军事武装,力量足够强。而决定的因素,是这伙复辟武装能够快速输出秩序,打下一城一地就能立即建立统治。刘邦入关,甚至把关中父老的人心,也给争取到了。所以,亡秦的不是陈胜吴广,而是刘邦和项羽的楚国集团。


隋末大乱,杨玄感的黎阳起义军、翟让和李密的瓦岗寨起义军,都不行。但,来自山西的李渊军事集团,却可以。李渊,才是大隋最大的威胁。因为这伙人不仅能够争取到关陇贵族的支持,而且所到之处便能立即输出秩序。

最后,也就知道元末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够成功了。

这伙人开始起义,当然借助了宗教的故事,这是力量聚集的来源,形成了红巾军。而一旦形成力量,他们就不搞漫无目的地杀人抢掠了。起义的目的很集中,就是要清除蒙古大元的统治,从蒙古人手中抢下一城就算光复一城。所以,唐末农民起义军是流寇武装,而元末农民起义军出手就是搞割据的。


江淮农民大起义,根本就不是农民起义军与蒙元王朝的较量,而是农民军自己要打出一个老大来。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到底谁当老大,战场上见分晓。而这时候的大元在干什么?你们打你们的,我们打我们的,大元自己搞内斗,完全就不管南方的多国演义。国家源于战争,但流寇的战争打不出国家,只有割据的较量才能打出秩序。南方独大的朱元璋政权,就是一边搞暴力输出、一边搞秩序输出。所以,北伐大元,不仅能够摧毁旧王朝,而其能够建立新王朝。

至于人心,就更不用说了。蒙元王朝把经济搞得破产,中原百姓自然人心思变。而南方政权一旦建立且输出秩序,蒙古的异族标签,就成了起义军的最大人心支持。

领导集团、军事武装以及人心争夺,元末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全都具备。所以,能成功就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大概率的必然。而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就没有这些机缘巧合的条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