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为何会有这种习俗?

如题所述

古代匈奴,为什么会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匈奴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是因为匈奴人要保障自己族内的财产;要保护自己族内的亲人;拒绝出现孤儿寡母被人欺辱。

一、保障财产

匈奴人之间也是有战争的,他们信奉的是谁强谁就是大哥,谁就是可汗。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必须得保护好自己族内的财产。

有钱好办事,这句话不仅是现代好用,古代也是特别好用的。匈奴人有钱可以养大批的马匹和士兵,这样他们才可以有底气和其他族争夺,有底气成为整个匈奴的领导者。

一个匈奴男人死了,那么他的财产势必会被媳妇继承,由媳妇管理。如果这个女人重新嫁给了别的男子,那么这部分财产势必也会被带走,而他的儿子就会损失,他的兄弟也会损失。

匈奴人的赚钱能力是没有汉人的赚钱能力强的,他们的财产都是好几辈人辛辛苦苦攒来的,而不是一代人就可以累积而来的。还有女人的繁衍子嗣也是一项重要的财产,让自己族内的女人到别的族去繁衍子嗣,壮大别人,还不如自己留着壮大自己本族。

之所以“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就是为了不让财产流失,能够继续继承这份财产。

二、保护族内的亲人

如果兄长死了,留下了嫂嫂和年幼的孩子,她在大草原上如何生活呢?她势必还得找一个男子来生活。如果找的这个男子对孩子不好,对嫂嫂不好,那应该怎么办呢

为了嫂嫂孩子和这个男子开战吗?好像说不过去,毕竟嫂嫂已经嫁给他了,是他的女人,他怎样对她是他的权力,是旁人无法干预的。

那孩子又该怎么办呢?孩子幼小无依无靠,从小就被虐待,这是匈奴人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是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与其嫁给其他的男子不如嫁给最近的男子,这样可以保护他们后半生。

三、拒绝出现孤儿寡母

孤儿寡母这样的情况在大草原是很难生活的,一个女儿拉扯着孩子是根本无法立足与大草原的。本身生活就已经让孤儿寡母难以生存,还得面对很多人无辜的欺辱,这才是更要命的。

匈奴人是很团结的,他们是不允许自己族内的女人和孩子被其他人欺负的,看着他们被欺负则就认为自己本族不行,本族人全部收到侮辱。

看着他们被欺辱还不如受到自己的帐下,做自己的女人。

第2个回答  2020-07-12

在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独特的风俗,尤其是关于婚姻,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就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在现代人看来几乎是违背常理的甚至是不耻的习俗,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婚姻风俗。主要是在匈奴那边,一群强悍的游牧民族,让历代君王头疼。这种制度,也是他们为了保持族群生存持续的方法。

一、保护女人孩子

在他们那里,如果父亲死了,那儿子可以娶后母,哥哥弟弟死了,可以娶嫂子或者弟妹,在匈奴人眼里女子地位也不高,因为他们主要是游牧狩猎为主,女人干不了什么活,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抢夺资源,女人也是资源之一,所以当男子战死之后,女人嫁给家族里面的其他成员,也可以保护自己,所以在那个男子战死频繁的部落中,匈奴女人一生或许会嫁很多男人。

二、保护自家财产

匈奴女人出嫁也是会带自己的嫁妆,当丈夫去世之后,丈夫的财产一般都会落入女人手中,匈奴那边的环境本来就资源匮乏,如果女人带走家族里面的财产,那家族其他成员无法接受,所以为了导致家族的财产被分割,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就要出来娶这个女人,继承权利或者财产,一般都是部落统领才去考虑的事情,成为统领,娶了这个女人代表继承权力。

三、确保人丁兴旺

一种文化的形成背后总需要特定的环境,在我们看来,这种婚姻习俗是乱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在那个背景之下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那个时期中原的医疗条件都很差,更别提落后的草原,所以女人主要就是承担绵延子嗣的责任,家族长辈自然希望族里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女人多就代表繁衍的机会多,就代表这个家族很兴旺。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在古代君王的眼中,匈奴是一个特别棘手的势力,也是一个很难能够彻底铲除的隐患,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边疆地区,对于中原君王的政权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有很多的君王都曾经选择战争的方式,想要彻底的铲除他们,但是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就想出了和亲这样一个非常和平的方式,企图用血缘关系搭建两股势力之间一个和平沟通的桥梁。匈奴人有一个非常奇葩的习俗,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匈奴内部人丁兴旺而且能够让丧偶的女人和孩子得到保护。

有违伦理纲常

自古以来我们就一直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等级制度和伦理纲常还是非常重视的。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父死娶母简直就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存在,是违背伦理纲常,背道而驰的一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放在匈奴人当中确实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非常合理的,这只能说是因为两个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所以在这一个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保护弱小

在匈奴的种族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流传着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是因为丧偶了的女人是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的,如果她们还带着自己的孩子的话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女人和孩子在匈奴人的眼中都是比较弱小的势力,所以为了保证她们不受到伤害,就必须要有男人站出来迎娶她们,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所以如果一个命运波折的匈奴女人,在她的一生当中会嫁给很多的男人。

保证内部的繁衍生息

在匈奴人的眼中,女人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繁衍后代,所以女人在他们的眼中也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家族兴旺,人丁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匈奴人的眼中,如果女人丧偶之后选择外嫁的话,就相当于流失了一个能够让自己的种族繁衍生息下去的工具,所以肥水不流外人田,嫁给自己内部的男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家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一定的保证。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在《史记》中关于少数民族匈奴的婚姻习俗,有着“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记载,这在当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族人民,以及现代的我们看来,都是匪夷所思的。而匈奴为何会形成这种习俗,主要与游牧民族文化,和为了维护家族利益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受华夏早期婚姻制度影响,并保留“父死娶母、兄死娶嫂”习俗。

根据史书记载,匈奴是夏朝人的后代,由于人们的迁徙而来到草原地区,并逐渐开启游牧民族生活。追根溯源,在华夏早期也有类似如此的婚姻制度,且在相关史学著作中,其名称叫做转房。

但在后期人们逐渐受到各类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这中婚姻习俗在中原地区被废除。而到了草原后的游牧民族,没有机会接受我们眼中正统文化的教化,慢慢将“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习俗保留下来。其它许多华夏传统因不适合草原地区特殊的游牧生活,被匈奴人渐渐废弃。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主要依靠放牧和打猎来维持生计,特殊的游牧文化也因此产生。由于生产环境恶劣和资源不足,匈奴人对家族团结很是重视,比较注重家族文化。为了维护家族稳定,在婚姻习俗上也谨慎的保持着,抵御外系人员侵犯的这种做法。

二.防止家族财产流失,利用族内婚嫁来维系家族稳定。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婚姻往往除了繁衍后代外,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人口密集程度远远不及中原的匈奴,分散抱团居住是他们的特色,婚姻对于匈奴人来说,虽不能带来太大经济效益,但却可以用来守护家族财产和资源。

众所周知,匈奴的男性地位是很高的,且男性一旦去世,他的所有财产便由妻子和后代继承。若失去丈夫的妻子年纪尚轻,有改嫁的资本,那么也会带着她的财产一同嫁与他人。将家族财产看的比较重的匈奴人,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便有了哥哥死后,弟弟娶自己嫂子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财产不外流。

三.匈奴家族继承制度中,包括财产和女人。

常年以打猎为生,匈奴中的男性是维持家族生计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家庭的主心骨。当作为家族首领的男人,如父亲或兄长去世后,若不采取及时的措施,很容易出现财产被争夺分割,最终导致家族破裂的情况。因此匈奴通常会从去世者的儿子或兄弟中选择一个人,来继承一切。这种继承制度与中原地区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它的继承范围,既指所有的财产和权力,也包括女人和家庭。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女性在匈奴的地位还是较为低下。除此之外,其它少数民族也有过几个兄弟只娶一个女子的现象,一方面可以减少娶妻的花销,另一方面也还是为了避免财产被分割。

还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选择这种婚姻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王室血脉的纯正。总之,少数民族的这些婚姻风俗,是受到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所产生,即使不能全部赞同,我们也应该学会理性的看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