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称谓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理念,这种说法算是上纲上线吗?

如题所述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算是上纲上线,因为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确实是与家长的关系更大,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出的其实也是家长的问题,毕竟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是一张白纸,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养成了他们如今的性格。没有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的孩子,也没有一生下来就非常善良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的教育都是极其重要的。有时候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做出各种各样过分的行为,而这种过分的行为也不止针对自己的家人,还针对那些在大街上遇到的陌生人。有的孩子会随意去打其他大人的巴掌,会随意去骂其他大人,将东西扔到其他大人身上,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令人反感的,这也是那些人给这些孩子冠上这个称谓的原因。

不过,我觉得如果触犯了法律的话,那就不仅仅是熊孩子三个字可以称呼的了。毕竟一般的孩子都只会捣一些小乱,惹来一些人的反感,并不会随意去触犯法律。真的到达了这种地步的话,只能说因为身边的环境,这些孩子的本性已经变坏了。要想纠正过来,只能依靠法律的惩罚。得让这些孩子明白,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他的父母,不会惯着他的行为,法律也不会容忍他过度的行为。做了触犯法律的事情,就一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一般孩子捣乱的行为我们是可以容忍的,但这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过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纠结熊孩子这个称谓是否违背了保护理念,因为就算不让人们叫这个称谓,也会有更多的称谓来形容这些孩子,甚至可能会比熊孩子这个称谓更加过分。我觉得不管年龄的大小,做了触犯法律的事情就应该受到惩罚。一般来说,家教好的父母都会教出比较懂礼貌的孩子,而那些不懂礼貌的孩子往往是不懂礼貌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教养出来的。

如果他们的孩子做了什么为触犯法律的事情,那么可以说是这个孩子的家长一手导致的。他们将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这种性格,在自己的孩子受到惩罚之后一定会非常难受,但我觉得更难受的是那些受害者的家属。因为他们平白无故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事情的原因有可能只是一件小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7
个人认为算!
首先熊孩子这个词并没有侮辱人的词义,最初“熊”这个字主要是形容一些孩子特别调皮捣蛋的行为,很多家长有时也会对自己不听话的孩子称呼一声“这熊孩子”,这其中更多的是包含了无奈和宠爱。所以熊孩子这个词并不单一就是在骂哪个群体,语气语境不同语义也各不相同。相反正因为这个词没有羞辱的词义,近些年才会被成人越来越多的用来称呼那些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过分的未成年人,即表示了不满也不会伤害孩子,更多得也是想提醒家长应该好好管管自己的孩子不要给他人造成困扰,熊孩子背后自私的熊家长们才是最为让人诟病的,监护人应该负全责。
其次,未成年保护的界限到底在哪儿,是不是该无底线?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讨论并希望修法,这并不是个别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的越来越早,虽然比不上大人,但并不懵懂无知甚至更可怕,因为没有任何畏惧,有些未成年是知道自己的年龄不负法律责任而主动犯罪,伤害他人甚至是杀人已经不是个别案件了(这部分人并不会被称为熊孩子了,犯罪就是犯罪),多地都屡屡发生并都得到未成年法保护继续自己的生活,虽然在未成年群体里的比例很低,但这种行为的杀伤力巨大,造成的对社会对他人的危害就只能在“他还是个孩子”一句话中消弭吗?他们在生活中扭曲的心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矫正?!没有惩戒他们的是非观不是更加扭曲更加无畏!他们的生活接触的更多的不正是其他未成年人吗,那些未成年人的权益呢?安全呢?未成年人保护法难道不应该更加保护那些心理行为正常的绝大部分吗?
所以与其纠结某一个词不符合什么理念,某些因成人引申暗喻别有意味的词汇就要求改课本删诗词等等这些成年人自己臆想中的种种不平、不健康的狂想,还不如切实落实好如何让未成年法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保护好那些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们。
第2个回答  2021-05-27
算,这是因为这些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触碰人们的底线的行为,而且有的时候会伤害人,有的时候也会伤害一些基础公共设施。
第3个回答  2021-05-27
算。这只是一个称呼而已,也不是特别的侮辱人,没有必要这样子,有这个闲时间不如管好你们家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21-05-27
算是。这样的说法对于他们心里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是不符合对于他们的保护的一些法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