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锻炼 项目选择和进行应如何合理安排 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合理安排:

1、安全原则排第一

规律适量的运动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缺乏对自身运动能力的认识,选择不合适的运动项目、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缺少准备及整理活动等,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酿成悲剧。

2、健身发展要全面

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健身中的理解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注重机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参与。日常我们参与的一些如跑步、游泳这类全身性运动就能够达到这一目的。而在如力量训练过程中,除了注重各肌群的全面参与,还应注意肌肉的左右对称和不同部位的平衡协调发展。

3、循序渐进有计划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科学地、逐步地增加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强调根据自己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以取得最佳体育健身活动效果。

4、因人而异有个性

在运动健身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人的遗传特征、机能特点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方案。

注意事项

1、运动前筛查及运动能力评价

可以在运动前进行简单的自我筛查。如有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如高血压、家族史等)应先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价与分级,以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静坐少动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胆固醇及糖耐量受损作为危险因素,

存在两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中危人群在进行较大强度运动前应先咨询医生,而步行等中低强度运动则不受影响。对于有症状或已经诊断为某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在运动前应首先咨询医生。

2、设计合适的健身活动方案

在运动前设计合适的健身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控制运动时间、频率及强度。另外,针对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老年人不适宜做过多静力性力量训练,太极、健步走等项目可能更适宜老年人的身心特征,肥胖者多参与一些水中运动则有利于减脂及保护关节。

在健身方案中前期准备与后期的牵拉整理不容忽视,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运动后的牵拉放松则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扩展资料

秋季健身注意事项

秋季健身,既能放松神经,又能锻炼身体。但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相关的事项。

1、要预防运动拉伤,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2、防止受凉感冒和运动过度,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3、要注意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是肝气偏旺、肝气偏衰的季节,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

4、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肌肉痉挛,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此外,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5、老话说“春困秋乏”。所以秋季健身要量力而行,不可逞强好胜,否则累得筋疲力尽,精神不振,很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在运动后,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仍感到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时,就是运动过量了,下次要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科学健身四大原则:安全排第一 设计合适活动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秋日健身户外活动最宜人 五大事项要注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需要注意的方面,其实就是要比较适合自己,因为不是所有的运动锻炼项目都是很适合自己的,要适合自己才可以真正的得到锻炼。

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 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扩展资料: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在强光下锻炼

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特别强烈,人体皮肤长时间照射,可发生I°~II°灼伤。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头,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损伤。

二、忌锻炼时间过长

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如果一次锻炼时间较长,可在中间安排1~2次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育锻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1

最佳保持健康的方法是天天运动,每天至少为一个小时。老师和家长让孩子养成喜爱运动的良好习惯。运动方式不拘,如:跑步、散步、游泳、爬山、骑车、跳绳、跳皮筋等等均可。集体运动(体育课)要参加,单独运动要自觉去练,运动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的能量。

有选择的运动方式可预防和改变“豆芽菜”体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单杠运动、双杠运动。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预防身体的“外强中干”。运动使身体全面接受良性刺激,人体机能常运不衰,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使体质增强,同时可以预防疾病。

据悉,学校因病缺课的学生不在少数,可见他们中参加运动的时间太少了,亡羊补牢,犹为晚矣。科学锻炼才是防治感冒的良方。孩子的身体练强壮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家长也放心了。运动的好处无穷。



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参加运动锻炼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汗出,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运动时要注意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静结合。此外,要掌握好动作的要领、技巧和锻炼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运动百度百科-锻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1
运动锻炼项目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容易受伤,注意运动的时间安排,不要紧跟着饭后进行运动,不要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选择剧烈而又无效的运动方式,要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每天进行半小时慢跑或者做一些瑜伽之类的,注意安全。
第4个回答  2020-11-11
1、要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状态,不要小马过河学别人;
2、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搞清自己的健身目的,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比如:塑形、增强体力是不一样的;
4、再专业一点就得请教练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