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知道日本暗杀阴谋的张作霖,怎么还会乘坐火车?

如题所述

1928年夏,由于在与南方革命军的作战中节节败退,张作霖被迫通电求和,并离京返回东北。而日本关东军此时也加紧了对张作霖的胁迫,甚至以性命相要挟,而少壮派军官河本大作等人则建议趁机除掉张作霖。事实上,张作霖对于日本人已经有所警惕,甚至为此多次更改出行时间,那么他为何还是选择了坐火车返回东北呢?

张作霖被迫离京返回东北,日本人早已定下暗杀计划

早在“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满清的灭亡,日本便一直想要将东北和内蒙东部变成一个独立的满蒙王国,并由日本来托管,日本将此称为满蒙特殊化运动,而当时已经初露锋芒的张作霖便被日本人选做了代言人。

事实上,日本和张作霖也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的,在日本的扶持下,张作霖实力得到迅速扩张,先后打败段祺瑞和吴佩孚。然而,崛起之后的张作霖对日本人态度却有所改变,对日本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能推就推、能不给就不给,这使其逐渐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1927年4月,田中义一上台后,日本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张作霖的逼迫,却因此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而日本内阁则认为这一系列的反日浪潮乃是张作霖在背后搞鬼,因而对其恨之入骨。同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逐成为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

1928年,国民革命军在南方誓师,对以张作霖为首的北方旧军阀发动“第二次北伐”,至5月下旬,国民军已经逼近京津地区。由于张作霖在战场上的败退,日本方面以“惟恐战乱波及满洲”为由,一面向青岛增兵,防止南军北进,另一方面则加紧对张作霖的胁迫,甚至以性命相要挟。

然而,随着张作霖再度拒绝日本方面的胁迫,日本关东军开始紧急磋商,意图在张作霖返回东北之前接触奉军,武装迫使张作霖下野。而在会上,作为高级参谋的河本大作却提议,不如趁机将张作霖杀掉,只要张作霖一死,奉天派的将领必然瓦解,满洲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根据河本大作的回忆录《我杀死了张作霖》一书中的记载,当时日本关东军在河本大作等少壮派军官的鼓噪下,最终决定除掉张作霖,而已情报军官出身的河本大作,便成了整个暗杀事件的主谋,奉天特务机关长秦真次、土肥原贤二则参与了策划。

张作霖事先已经觉察日本阴谋,为何最终还是坐上了“死亡专列”?

河本大作等人最终将伏击地点,选在了张作霖乘坐专列的必经之路——皇姑屯(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并在此加紧布置。而与此同时,张作霖也接到了部下密报,说“日本守卫队在皇姑屯交通口铁路一带戒严,行动可疑,务请大帅防备”,这自然引起了张作霖的注意,那么他为何还要选择乘坐火车呢?

事实上,当时从北京返回东北主要有汽车和火车两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那么张作霖为何不乘坐汽车而要乘坐火车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汽车花费时间太久。在那个年代,并没有高速路可走,乘坐汽车需要取道古北口出关,不仅道路坎坷且绕道过远,再加上汽车行驶速度实在有限,因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二是汽车并不安全。不论从配备士兵的数量,还是本身的防护性能来讲,汽车均无法与火车相提并论,一旦在途中遭遇伏击,汽车根本无法对自己形成有效保护。

三是汽车过于颠簸。对于已经53岁的张作霖来说,汽车的长途颠簸实在有些难以承受,而且虽然是被迫离京,但他的身份毕竟还摆在那里,火车无疑要比汽车更加舒服一些,且狼狈逃窜和从容撤退毕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乘坐火车返回东北。而为防不测,张作霖也着实动过一番脑筋。首先,他多次改变出行日期,先是宣布6月1号启程,后改为2号,最后决定3号离京。其次,他先让一些无足轻重的人乘坐列车,早自己六七个小时先行,以迷惑日本人的视线。

然而,令张作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切行踪早已被日本人所掌握,其中深受张作霖信任的日本顾问町野武马泄露了张作霖的真正出行时间,而川岛芳子则从张作霖的一个姨太口中得知了张作霖具体所在的车厢,这最终促成了日本人的精准暗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已经知道日本暗杀阴谋的张作霖,还会乘坐火车,这是因为他别无选择,因为只有他曾坐上了火车,才能确保其他人的安危。
第2个回答  2020-11-11
之前杨宇霆计划通过公路回奉天,但张作霖据觉得公路太不方便,更不安全。
就打算坐火车回去,因为严格保密,觉得日本人会不会得到他的行踪,很安全。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张作霖没有把日本的暗杀当一回事,他在此前已经经历了两次暗杀了,日本人都失败了,还有就是张作霖认为日本人现在还不会下狠决心杀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