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题所述

[关键词]学习、态度、习惯、个性、发展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必要、有义务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下面谈谈具体做法: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坦诚相待;要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以慈母般的温情温暖每一颗童心,做学生的大姐姐、好朋友、好老师。老师全身心的投入,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父母般的信任。学生信任老师,就必定尊重老师,这样师生间的情感就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效应。我班本学期新转学来一名叫刘婷的外地学生(我是班主任),她的成绩都是 “不合格”,很多任课老师不喜欢她,甚至有主课老师嫌弃她。本来她是个内向的小女孩,再加上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还有很多老师的批评和生硬的态度,使她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和与人交流的勇气。在整整一个学期中,她从未开口与人有过真正的交流,甚至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老师”。对这样一个有“自闭”倾向个性的学生,我没有另眼相看,也没有嫌弃、多余。在音乐课上我从来没有批评过她,也没有放弃对她的关心和教育。我每节课都要走到她身旁,蹲下来和她说话,和她交流,给她创造改变不健全个性的机会。刚开始时,她是十问十不答,根本不想和我说话,看得出,她也不太会与人交流、说话。但是我没有放弃,还是坚持和她说话、耐心地问她问题,等待她的回答,哪怕是她做一个简单的表情,我也会很满意,觉得这是她进步的表象。我还教育全班学生不能歧视她,要尽量地帮助她。我对她的和蔼态度、关心鼓励,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使她慢慢地对我产生了信任,对音乐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渐渐地,她发生了些许改变:她努力地学着溶入班集体,学着接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音乐课上她能跟着同学一起唱歌了,她还会跟着音乐做律动了……她真的进步了!我不忘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肯定她,以培养她的自信心。肯定和表扬常常使她的小脸笑得像一朵美丽的花。现在我和她相遇时,她会朝我甜甜的微笑,虽然她还没开口叫“老师”,但她已不再把头低下;问她问题时也能及时作出反映,或是点头、摇头,或是和我说悄悄话,告诉我她的想法和答案。这次期末音乐测试时,她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整、正确地背唱了两首课本上的歌曲,以至于全班同学都瞪大了双眼、竖起了耳朵,非常地惊讶。唱完后,大家拼命地鼓掌,为她庆贺!这是用我的爱心和耐心,还有音乐的魅力撞开了这个封闭的心灵!为此,我非常激动,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喜悦!二、运用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段刺激听觉神经,让人产生不同情绪、不同想象的一种特殊物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要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如唱歌、识读乐谱、运用乐谱、演奏乐器等。教师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更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1、正确认识自己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中、差等很多个层次,教师要运用启发、激励、真情实感去激励学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齐步共进,促使“差生”由自卑情绪向自信方面转化。对不爱音乐的学生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在技能训练方面放低要求,做到量体裁衣,激活他们的音乐细胞。教师要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情绪和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个性。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音乐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些、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学习的收获就会尽可能地大。相反,如果抱着“玩玩”的心态参与学习音乐,那再大的收获也只不过是“玩玩”而已。特别是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比如学生在学习吹奏八孔竖笛的过程中,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孔竖笛的学习是由易到难,且要不断练习,还要学会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学会在齐奏、合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在独奏中展现自我。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等品质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音乐活动恰好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孩子的这一良好品性,顺而完善孩子的个性,使他们逐步形成坚强的个性特征,并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余秋雨说过:“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的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现时的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是不相符合的。学校音乐教育是比较正规、传统的,而社会上流行的都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且鱼龙混杂。现在,流行音乐正以强大的力量冲击着学校的音乐教育,学生们在唱流行歌曲,在谈论流行歌曲。只要走出校门,满大街的流行歌曲、通俗音乐就会钻进学生的耳朵。面对这一现象,教师一味的“堵”,学生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弄不好可能还会“物极必反”。那我们的音乐教育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向学生输送这一方面的信息、知识,有句广告词说的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教师恰当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流行音乐、流行文化。如果教师能给予正确地指导,教学生学会鉴别流行音乐的优劣,那么学生就不会在流行音乐中“迷路”。如果学生学会了自己鉴别流行音乐作品,那么他们会从中接受健康的音乐信息,学会相关的音乐知识,这对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是有利的。引导到了这一层次,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当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流行音乐,有筛选地欣赏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时,他们就一定能够正确地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文化现象,也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明知的、理智的、有鉴别力的一代新人。集体是冶炼学生性格的熔炉。实践活动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必由之路。音乐课采用集体形式,更能体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的合作,为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在学生的歌唱、表演、游戏等活动中,不断设计各种目的的明确要求,使学生在集体的活动和教育中,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能够正确的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学会友爱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是美丽的,音乐教育教学是动人的。新课标指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学业的成功,有助于将来生活的完美。作为音乐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经常参加音乐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养成: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的良好个性。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