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如题所述

生从死来,死又从生去,一切众生皆因十二因缘而生生灭灭,在轮回中牵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如时钟一般,无始无终,不断循环。 有情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业,业由无明之惑所造,由业又生苦,而苦又从无明(指观念不能通达)而来,由此而招感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 因此,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生又从何而来呢?从善恶行为的“有”业而来。而行为的有业是因执“取”而生;“取”又因为贪“爱”而来;爱则因感“受”外境的苦乐所起;受又因接“触”外境所生;触则源于完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有;六入则由“名色”所形成,名即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名色即构成有情的身心部份;名色又由业“识”投胎所招感;而识之所以投胎,则由过去种种善恶业“行”的力量所驱使;而各种的行为造作,则归于无明烦恼,缺乏智慧而来。 因为欠缺智慧的光明,所以生生世世轮回生死。因为开发般若自性,所以解脱烦恼,超越三界。生从何处来?从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来。死往何处去?也是因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去。 佛法是三世的观念,基督教是二世的观念,佛法是绝对的唯心论,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半唯物半唯心论,是究竟的绝对论。凡是真理只能被发现,当初释迦牟尼是觉悟者,他是发现真理,不是创造真理。因为一切创造的都会灭亡 双重因果(果中有因,因中有果)比较容易解释生生世世的观念,我们现在所造的语言或行为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被掩盖起来,因为没有智慧,所以轮回,只要一个人没有开悟,就会永远痛苦,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心,外道是心外求法,佛法是求内。 生是因为有过去的因缘,因为我们没有智慧,生生世世造业,无明,迷了,所以就来投胎。悟道的人见本性,看到那个起心动念的微细念头就是生死的东西。念头会放入我们的第八意识。我们生生死死就借着这个每一念头的生灭动力来推动,因缘会合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有质量的东西,悟道的人内在的意识直接升华,迷了就一直六道轮回 ,即他有意识状态,心里学家分析的只能是意识状态,透过主观意识的迷迷糊糊的执著,含有一种自私的观念,含有一种染污的意识形态。 我们内在的心就像一个储藏器,有很多种子在里面,我们生活在一种意识状态,我们的意识状态没有办法觉悟到这个微细的种子,我们用意识形态去学习就产生一种教育,所以教育和意识,我们俗称理性,但是理性的本身是因为后天的教育,让我们产生一种行为和道德的规范。现在的教育是一种累积的错误形态,我们看的书 ,就是意识的流转,我们生生世世就借着我们的意识观念,我们认为一切是对的观念,去继续投胎,我们现在感受的东西,就一直孕育在我们的八识田中,储存起来。我们的教育是外表性的东西,无法连根拔起不好的种子,即使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仍然无法了脱生死。 人是无始无明来的(基督教讲人是上帝七千年前创造的,错误的,时间是意识幻化出来的观念东西,时间没有实体,空间是心态的问题,心量很大的时候,空间就很大,生死是意识形态的转化)。明心见性就是扫除一切行而上的意识理念,当你感觉有是,那么就有不是,有爱,那么就有恨。借着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是小乘的佛法讲的,大乘的佛法讲不生不灭。 当我们所谓的意识形态,教育形态,被破除的时候,无明就显现出来。我们没有智慧,我们就行业,造善业,恶业或无继业。善也是意识的形态,行善也是意识的执著。还是要六道轮回,要脱离六道,就要遭净业,最大的清净,就是无念,没有执著。因为从无始烦恼造善恶之夜,我们就有出生,借着这个动力我们继续来投胎,神识和父母经血结合,神识就是第八意识,第六意识是潜意识,睡觉做梦那是第六意识,而睡觉后会醒来那是因为第八意识,执著着我们的色身。 过去的因缘结下了现在的苦果,阿那也识又名第八意识,第八意识迷了本性跑来投胎,混合男经女血。离不开这个世间,继续来投胎,继续来执著这个世界。女孩子一个月排卵时间只有24小时,精子游到输卵管后等待,和暖巢排出的卵结合,一边滚动,一边旋转,一边细胞分裂,滚动到子宫内,着床,一共要14天。如果没有意识的支配力,就没有生命,佛法叫业力,业力推动着生命,35天后叫“名色”,“名色” 名就是但有其精神,没有形状。色就是受精卵。名色就是一个肉团,然后经从42天开始发展,到38个7天,六入,表层意识会进入我们的第八意识,进来后会染污我们的清净心,帮助六尘根慢慢的发育。六根攀援六尘就会产生意识,这个叫触,根摄受境界就产生触(二三岁的时候) ,触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产生的一种理念,接下来就是受,苦受,乐受,捨(不苦不乐)受的感觉(4,5岁到13,14岁) ,因受生着,爱是十五到二十岁,接是二十岁以后取,我们爱而取,继续造业,业是因上讲的,业力是果报上讲的。业力是无法改变的力量,即有现在的因缘,现在在造业,就有未来的苦果,就是未来的生 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放下安慰他后事我来办,命终时不要有仇人出现,否则因为八识田中这个恨的种子,就会下地狱. 谢谢观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生当然是因为精子遇上卵子形成的受精卵 啊 死就是你身体的元素回归自然啊 所以我们现在吃的东西就含有死去人的元素啊 呵呵 所以自然会循环而生生不息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8
生是从尘土来,死要回天堂。起初上帝用尘土造人,从人的鼻孔吹了一口灵气,人就有了灵魂。灵魂要回到上帝那里;需要信靠耶稣救主,不然灵魂会下地狱
第3个回答  2014-04-28
死是往生而去,生是從死而來。死了以後為什麼又會生呢?那是因為潛意識、阿賴耶識裡面有業力習氣,還有「取」,一有取就「有」。「愛、取、有」,我們過去取,取的太多執著為有,因此我們必然就會有。所以我們生從何來?生是從死而來,可是死就已經沒了,不是太平無事了嗎?為什麼還要再出生為人,在這邊受苦呢?那是因為我們過去取了很多,取的東西留在潛意識裡面,執著想要有個色身的依靠,因此就立刻轉世投胎。 死往何去?死又是往生去,除非我們證阿羅漢,否則我們又往生去,證阿羅漢不受後有,我們一死了,只是心離開肉體,但如果說我們心裡面還有「取」、「有」,自然就有因子牽引我們到不同的地方去。 在《楞嚴經》告訴我們,死後會去轉世,還會再輪迴是因為我們有兩個作用,一個作用叫做「情執」;另外一個作用叫做「想」即作意。情重,如果說是百分之百都是情執的話,就會到地獄去,就會下地獄,因為情執非常重。情緒就是情執之意,我們為什麼會情緒,是因為我們執著一種情,執著我們的感覺,觸、受、愛、取、有,「受、愛、取」如果是百分之百的情執,自然就下地獄。「想」,我們想的對象,如果能夠完全想到好的對象,比如觀音菩薩、阿彌陀佛,死後自然就可以到阿彌陀佛的世界,死後觀音菩薩就會接我們到我們想要去的地方,這個叫做想。當然,如果我們的心想的是貪、瞋、癡、慢、疑,自然就會下墮到下三道。如果作意,就是想,想好的部份比較多,而情比較少,可能死後往生到天道或是人道。反之如果是情多,好的作意、清淨的作意比較少時,自然就會出生到畜生、或是惡鬼、甚至於地獄。 《楞嚴經》的解釋,即看我們想、作意是什麼?還有我們情執重不重?亦即情緒重不重?所以我們要轉,從現在起要管理情緒,因為我們情緒如果經常發作,情緒很嚴重的話,在臨終的時候心是很散亂的,很容易到下三道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