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患儿唇、腭部裂开,口鼻腔相通,语言和吞咽等口腔功能存在严重的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微笑列车”、“重生行动”等慈善组织的救助,现在我国多数患儿都能得到基本的一期手术治疗,但手术后仍有一部分患儿发音不清。长期的发音异常将直接影响患儿的上学、就业、社交和婚恋等,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腭裂术后发音不清该怎样治疗以及效果怎样,不仅是众多患儿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
正常人发音时除鼻辅音外,软腭都要上抬并与咽壁接触形成医学上说的“腭咽闭合”。完全的腭咽闭合使口咽腔与鼻咽腔分隔,发音时口腔内形成足够的压力,产生清晰的语音。腭裂病人由于腭部的缺陷,腭咽闭合不全,发音时气流进入鼻腔,口腔内压力不足,造成语音的清晰度下降。腭裂语音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汉语普通话语音中主要存在鼻化音和替代音两种类型的错误语音,这些错误语音导致患儿发“爸爸”时听起来似乎是“骂骂”,“姑姑”听起来是“呜呜”,“大米”会发成“纳米”…… 等。如果不是身边特别亲近的人的“翻译”解说,我们将无法明白患儿话语的含义,无法与他们进行正常的交流。
腭裂患儿要想获得正常语音,必须具备正常的发音器官。外科手术能封闭腭部裂隙,但是要获得清晰语音,单纯封闭裂隙是不够的,必须使软腭有足够的长度以及腭部肌肉的位置恢复正常,这是语音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腭裂患者畸形的程度、手术者的技术水平和医院的医疗条件起决定性的作用。患儿腭部第一次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如果手术达不到上述要求,即使进行语音训练也不太可能获得清晰的语音。还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患儿手术时的年龄不要太大,一般认为1.5~2岁左右比较合适。2岁是患儿语音发育的快速时期,成功的手术有助于患儿形成正常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能减少替代音的产生。
患儿手术后语音训练的目的在于协调患者口腔和腭咽部的肌肉运动,学会使用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预防病理性语音的产生。训练一般在腭裂手术以后一个月,此时患儿腭部的伤口愈合良好,身体也已经康复。训练最好在语音治疗专业人员帮助或者指导下完成。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专职的语音治疗师,主要由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和护士兼任,同时一部分工作还要由家长协助。因此,家长对相关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帮助患儿恢复语音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腭裂的错误语音在患儿中有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其生长环境不同,方言不同,其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会有一定的差别。语音训练前最好能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错误语音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要注意年幼的患者语音发育的速度,一般情况腭裂患儿较正常儿晚。还要注意与舌系带过短、脑发育不良等造成的语音异常相鉴别。对于确实不能通过语音训练恢复正常语音的患者,可以进行二次手术。而那些腭部条件很差、无法再次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咽阻塞器”或称“语音球”协助和改善发音。
另外,还要针对腭裂容易出现的其他问题,如错颌畸形、听力障碍、心理障碍等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序列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