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 春秋战国时期,宽博的衣着成为上层社会的风尚,而窄小的服饰则流行于下层社会。这一趋势可能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当时深衣开始流行,它是一种连身服装,适合士大夫阶层居家穿着,也是庶民百姓的礼服。深衣的制作特点是上下分裁,中间缝合,用途广泛,仅次于朝祭之服。在此期间,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推广胡人的服饰,这种服饰与中原地区的宽衣博带风格迥异,其特征是衣长至膝,腰束带,使用带钩,穿靴,方便骑射活动。
2. 到了秦汉时期,衣料种类比春秋战国时期更为丰富,深衣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大量丝绸被运往西方,中华服饰文化也因此传播至世界各地。
3. 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乱到稳定的转变,经济文化繁荣,服饰无论是面料还是款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当时,女子流行穿着襦裙,襦裙是唐代女性的主要服装。襦裙的特点是上衣短小,下裙紧身,裙腰高系,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用丝带系扎,显得俏丽修长。此外,流行的还有“半臂”,它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等多种样式,袖长至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在胸前结住,由于领口宽大,穿着时可露出上胸。半臂不仅女子穿着,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这种巾子是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成,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另一端披搭在肩上,旋绕于手臂间,称为披帛。女装男性化成为唐代社会开放的一种表现,妇女穿着男装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4. 宋朝时期,服饰风格多样。男性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劳动时会将衣服提到腰带上。退休官员和士大夫则喜欢穿对襟长衫,袖子宽大,袖口和领口镶有黑边,头戴东坡巾。女性则上穿窄袖短衣,下穿长裙,常在上衣外穿一件对襟长袖小褙子,类似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绣有花边。
5.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期,服饰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民族组成主要以蒙古族为主。由于民族矛盾尖锐,长期战乱,纺织业和手工业遭受重创。直到1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服饰,称为“质孙服”,这种服饰承袭了汉族特色,又具有蒙古民族的特点。元代女服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穿皮衣皮帽,而平民妇女则穿汉族的襦裙和半臂。
6. 明清时期,明代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饰为主流。两代的服饰都有明显的等级划分。明代皇帝重视官服,龙袍和黄色成为王室专用。清代则用“补子”表示官职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至50厘米见方的绸料,上面织绣不同的纹样,然后缝在官服上,胸背各一个。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饰风格趋向简朴实用。50至70年代,中山装成为男子主要服装,连衣裙在城市女性中流行。1978年改革开放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迅速发展,汉服再次大放异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