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时,我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教学模式逐渐失去兴趣,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缺乏新意。因此,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我改变了以往的生字卡片展示形式,引入了一个名为“摘果子”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树上挂着几个果子,将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上,学生需要拼读出拼音,读对了就可以摘下果子。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学生名字写在果子上。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当学生熟练掌握音节拼读后,我再展示字型,将音节与字形相结合。然后,我移除音节,让学生根据字型说出对应的名字。这种从音到音形结合再到形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知识。然而,在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游戏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积极性,但未被选中参与游戏的学生显得不开心,甚至有学生表现出不满。
我意识到,应教导学生即使没有被邀请发言,也应礼貌、文明地倾听他人。鼓励他们思考是否与他人的答案相同,如有不同则举手补充,而不是因未被邀请而表现出负面情绪。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文明的表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趣味性和吸引力,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尊重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