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哪些东西相当于交了「智商税」?

如题所述

智商税,究竟是什么?元旦期间,我前往普陀山,夜宿山中。在普陀山的第一个晚上,凌晨四点,我听到窗外传来淅淅嗖嗖、嘎嘎吱吱的声音,一群人在细语中前进——这是哪来的夜行军?我感到困惑:这么冷!这么晚?这么早?原来这些人都是为了上头香,也就是赶着去交智商税。没错,这就是智商税,就是智商较低的人,给国家交的税钱,通常是指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花了冤枉钱,这些被花掉的冤枉钱就被称为低智商税。
仔细想想,我虽然自认为智商不低,这些年可没少交智商税!想想都是泪。比如当年,我经常看天涯论坛的房产观澜,牛刀天天说房价要跌。然后又有谢国忠的博客叫嚣中国房地产要跌50%以上。从2005年坐等到2008年才买房。结果,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了。不是我智商低,是牛刀和谢国忠智商低,好吗!再比如2008年。看着股票大涨直上6000点。忍了好多年没炒股的我也冲了进去。很快,股市开始暴跌,一直从2008年6000多点,跌到2013年跌破2000点!智商税又交一大把!
后来,我又仔细想想,这些年我中招的智商税,或者险些中招的智商税,或者周围朋友中过招的智商税可真的是“罄竹难书”啊!下面阁主就随意列举一些,看看有没有一款适合你?
1、双11,双12。每次,快要到双11双12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网络,新闻,电视!你目所企及的地方几乎都是他们的广告。如果你在那两天没买点东西,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然并卵,你这一天时间买了一大堆可能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只是为了在刷朋友圈的时候,说一声:恩,这是我今天的战利品。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似的——其实只是乐坏了马云,累坏了快递小哥!
2、e租宝.从年头到年尾,2015年各种“XX宝”,各种“XX贷”。强势来袭。还好,我除了余额宝,其他任何宝都没玩。不然这几天,也要跟别人一块去拉横幅了。
3、众筹。我从年头的众筹咖啡馆的故事。看到年底,众筹一段旅行。一段旅行。据说参加众筹咖啡馆的,可以喝一辈子咖啡!那我参加众筹一次饭店,可以一辈子管饭吗?后来又听说,众筹的咖啡馆老板不见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4、极草(类似保健品)。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高铁,那里的极草广告,满满的霸屏了。据说这样的“草中极品”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
5、各种会员卡。还记得二零零九年。我在南京汉口路上办了一张,理发店的会员卡。充值了500元,还没有去2次,老板和店员就人间蒸发了!我不是智商低,我是太善良:也许老板是想让我一直留长发呢?
6、卖肾,买苹果六。当2014年,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有人卖肾买苹果手机的时候,我惊呆了!我一直以为,这个一定是苹果公司的一篇软文。太忒马恶俗了!后来发现其实只是苹果在中国大陆的经销商在自吹自擂。但苹果手机真的和弊值得卖肾吗?真的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部苹果手机吗?哪怕你还只是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根本就没有收入?后来看到新闻说有个大学生网上通过贷款公司借款高消费,借款2000 ,2年后被债主追索还款70万的时候,我不再惊讶了:智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7、泰国佛牌。我记得是渣棚困从2013年2014年就开始特别火。那个时候的朋友圈,我要听,有女生说,泰国的佛牌买一个,可以除小人。我当时就想,难道你的身边有那么多小人吗?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小人?不是说“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吗?我看你显然不是唯物主义者!至少不够坚定!
8、张悟本等大师,给我们提供的 养生 方子。还有像《求医不如求己》,那样的厚厚的 养生 书, 健康 书给我们提供的 养生 方案。我还来不及阅读他们,还来不及相信他们,他们就已经,被电视台被报纸,被他们扒了衣服,又拨皮,一层又一层。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9、各种《超级记忆法》、《快速阅读法》、《10分钟看完本书》。如果真的这么厉害,那么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的学习啦!我在15岁的时候,就通过邮购。花了20块。买了一套超级记忆法。不过看了3天就被我扔掉了。因为我发现我背一个单词还是要背10遍才能记住。
10、《日赚千元》,《日赚500秘籍》。售价:198元。卖的这么便宜,我都不好意思买。
11、酒店,男女公关招聘。工资每天800元,日结。上大学的时候,听说我的一个同学去应聘了。一天就被他们骗了800。看来我的智商,还是要比他高那么一点点。
12、无抵押贷款。当天下款。20万起!还免手续费。什么情况?难道真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吗?
13、2元可中1000万。看到报纸上天天报道买了彩票中百万、千万大奖的新闻。我就纳闷为什么我身边从来没有一个人中过,哪怕10万的大奖。为什么中大奖的都只活在报纸上,只活在新闻里呢!
(此后省略若干条)
其实哪有什么“智商税”?所有被忽悠、被坑、被骗,花掉的冤枉钱,归根结底,不外乎“贪”、“懒”、“虚荣心”而已。
所以,唐伯虎在《桃花庵》里面这样写道:“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1.去电影院看爵迹、小时代等评分感人的烂片儿;
2.从黄牛手中抢票去现场给国猪加油,输了还不给评论,球员反呛:“你行你上”;
3.看韩剧以为韩国很好,去了发现风景都是小县城,吃的都是方便面;
4.我家小鲜肉多努力啊,发烧40度还练跳舞,你为什么还反感他。。。说的其他人不努力一样。。。
5.不用华为不爱国。。。
直接来说吧,最常见的就是下面三种,都是在交智商税。
一、因各类商家优惠活动囤货。
比如我们常见的超值折扣、大包装购买、加会员、免息分期……这些看起来都是省钱绝招。但其实让你多掏了不少钱。
我有个朋友就经常吐槽她妈妈,总是喜欢囤货:“超市抽纸买三送一,我帮你囤两箱?”“洗衣液5折,帮你囤几瓶?”
这种买三送一、全场5折之类的事儿,让她妈妈浪费过不少钱。
前段时间我这个朋友还在跟我说,她妈妈看到路边推车一捆一捆卖的山药,比超市便宜一半,一口气买了三大捆。
接下来每天的早餐是蒸山药、煮山药、山药粥、山药排骨汤……吃了一礼拜,全家看见山药就想吐。并且没吃完的山药都发霉了,全部丢掉。算上这些,其实浪费了几十块。
二、购买各类储值卡
应该有很多人办的储值卡上,全是灰。
我公司一姑娘,在小区旁边的美容院办了一张卡,5000元买10次,送5次。买完没多久,我就搬家了,卡里剩下的9次再也没用过,浪费了3000块。
健身卡也是。很多人买卡当天练了一次,后来教练天天打电话催着去健身房,也不想去。还有各种店铺储值卡:储值500,送100等,充值完用一两次就不去了。
价钱可能是划算的,东西也确实需要,但是,如果买得太多,就成了负担。
三、经常网购买的东西。
网购商品确实便宜又方便。但是,你知道吗?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就交了不少的智商税。
像淘宝这样的平台,都有大数据团队,他们的目的是:
不停地测试各种海报、颜色、噱头,看哪个能让你多买一点、再多买一点。
你把商品放入购物车时,会跳出来一整栏的商品推荐,名字叫:“对这项商品感兴趣的人,也买了这些……”
这时候你会好奇点进去挨个看一遍,最后,它们都排队进了你的购物车。
这就是电商大数据的套路。它们用海量的消费数据,推算出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喜好,把你此刻不需要但很有兴趣的东西,推送到你眼前。
让你不知不觉,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我可以教你一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