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好的教师?

如题所述

1.要学会平视学生。实际上就是要学会“换位”。即会蹲下来接近,当我们能用孩子的思维去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某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取关爱和温暖,相信教师,愿意接近教师时,教师的要求也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要以温柔、热情、多表扬、多商量的方法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当然,关心爱护学生并不是一味的偏爱、溺爱。学生存在的错误、缺点,要严格批评,但绝不是指责、侮辱人格。
2.学会用言行育人。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性格温柔,做事有条有理,学生做事也会向老师一样有条理,教师语速快,做事不严格,学生也和老师一样。这就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所取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仪表及所作所为蕴含着教师的品性,体现着教师的涵养、教养和修养。如果老师做事认真、严谨,待人温柔有礼貌,那么,这个班的同学就会和老师一样,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团结互相,特别有爱心。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并不难,难的是成为真正的、永远的表率!
3. 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新生理解和关心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才富有情味,才易于感染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要摆出盛气凌人的气势,也不能动不动就历声斥责学生,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只会敬而远之,口服心不服,这样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不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师应该以朋友的方式和学生谈语、交心,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真的喜欢他,帮助他,是他生活上的慈母,学习上的良师。其次,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合理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不同性格、爱好、兴趣和追求给予理解和信任,想方设法帮助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和他们共同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在探讨过程中学生都能主动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他们的观点有时也是老师看不到的,想不到的,在这样情况的下,要肯定学生正确的看法,同时纠正他们不足的地方,摆事实,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4. 学会赏识、爱护全体学生。与优秀学生比起来,“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一直都受到歧视,他们的内心深处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作为老师,偏爱聪明的、能干的、可爱的学生是无可非议的。调皮的、不可爱的、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就不需要关怀和爱护了吗?在他们身上就没有闪光点吗?不!这样的学生更需要爱,这样的学生更需要关怀和爱护!老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打动孩子的心,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支柱,应该为他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而不能失去信心。
5.学会宽容、谅解学生。宽容是一种教师的美德,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对待个别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失礼行为,教师应该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冷静分析学生失礼的原因,是否因老师批评方法欠妥,言辞过激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此时,应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讲道理,不要使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在矛盾冲突中,教师如果不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只凭一时的冲动,而严厉斥责学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有时教师也可进行自我批评,更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学生也由此衷心地喜欢老师,更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掌握爱的艺术。爱心是工作的强大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