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60字初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初中生基本文言文150字,急

《马说》原文

作者 韩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这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说》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祇 :同“只”,只是。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一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5 食:同“饲”,喂养。

6 故:因此

7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所以。 虽:即使。

8 于:在。

9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10 槽枥:马厩

11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以:凭借 称:著称

12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一食:吃一顿。食,吃。

14 或:有时,或许

15 能:可以

16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7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8 石(shi),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19 其:指千里马,代词。

20 是:这样,指示代词。

21才 :才能。

22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3 且:犹,尚且。

24 欲:想要。

25 等:同等待遇。

26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27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8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9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30 之:代词,指千里马。

31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

32 道:正确的方法。

33 食之:食,通“饲”,喂养。

34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5 材:通“ 才 ”才能。

36 鸣:马叫,

37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8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9 临:面对

40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1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难道。

42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确实。

43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4 知:懂得,了解。

45 美:美德。

好不容易找到的,选我啊!!

2. 文言文165字

《奇货可居》(文言文165字 )

【原文】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婵,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曰:"立国家之赢主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译文】

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秦国的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住在邯郸,我愿去为他效力。”

3. 跪求 各类文言,初中课外的100~200字,最好附上翻译

庄子天道-外篇 【原文】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1),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2),其死也物化(3)。静而与阴同德(4),动而与阳同波(5)。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6);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7)。”

【译文】 庄子说:“我的宗师啊!我的宗师啊!碎毁万物不算是暴戾,恩泽施及万世不算是仁爱,生长于远古不算是寿延,覆天载地、雕刻众物之形不算是智巧,这就叫做天乐。所以说:‘通晓天乐的人,他活在世上顺应自然地运动,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

平静时跟阴气同宁寂,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因此体察到天乐的人,不会受到天的抱怨,不会受到人的非难,不会受到外物的牵累,不会受到鬼神的责备。

所以说:‘运动时合乎自然的运行,静止时犹如大地一样宁寂,内心安定专一统驭天下;鬼魔不会作祟,神魂不会疲惫,内心专一安定万物无不折服归附。’这些话就是说把虚空宁静推及到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叫做天乐。

所谓天乐,就是圣人的爱心,用以养育天下人。”。

4. 初中文言文常考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

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

5. 初中340字文言文有那些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少于5人评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少于5人评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少于5人评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杂说四·马说

作者:韩愈 (少于5人评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辱 一作:只)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少于5人评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少于5人评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口技

作者:林嗣环 (少于5人评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

作者:纪昀 (少于5人评分)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

共工怒触不周山

作者:佚名 (少于5人评分)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初中文言文 JBD.

小儿不畏虎

作者:苏轼 (少于5人评分)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

6. 初中课外文言文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一)认真艾子

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

②于田舍。有老父

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解渴的薄酒。

③老父:老年的男子。

④达:通达事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②艾子饮而甘之( )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执子返以告”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以闻于官B.吾赖是以食吾躯C.执子揖而请D.而吾以捕蛇独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对执子和通子的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认真”二字,你在平时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皇后智劝太宗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子请数其罪云( )

②使公以马杀人( )

③必轻吾国()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7. 初中文言文

那篇文章?

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⑵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⑶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⑷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⑸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⑹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⑺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⑻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⑼客何为者?(者:指人)

⑽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⑾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⑿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二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

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⑵言之,貌若甚戚者。

三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例: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⑵陈胜者,阳城人也。

⑶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⑸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四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

⑴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⑵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⑷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⑸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⑹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六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

⑴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七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

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⑵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八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

⑴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⑵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九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例:

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⑵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十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⑴近者奉辞伐罪。

⑵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⑶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十一)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

⑴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额……或许对你有帮助。

8. 初中所有文言文的名字

初一上册4篇:《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初一下册5篇:《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后来改了)

初二上册6篇:《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初二下册5篇:《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初三上册2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要求精读,不过这是古文中的古白话文了)

初三下册6篇:《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学习愉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