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误会赵云投敌的时候,为啥还能冷静处理?

如题所述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不止一次的到,关羽和张飞,虽然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就结拜为了异姓兄弟,誓曰同生共死,他们却不止一次相互伤害。例如,张飞导致徐州沦陷之后,关羽用三句质问,迫得张飞差点拔剑自刎;关羽千里寻兄的时候,被张飞误会他投降了曹操,面对的则是张飞的喊打喊杀。

这两件事情中,前者解决的非常顺利——张飞刚刚拔剑,就被刘备一把抱住,在刘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劝说下,兄弟三人都默契的选择了揭过此事。可是后者解决的过程,却一波三折——关羽自己辩解,张飞不信;两个嫂嫂帮忙解释,张飞依旧不信;直到曹操派来的追兵,主将被关羽斩杀,阵前的小兵亲自对张飞讲述了,关羽在曹营时的态度与表现,张飞这才相信了关羽没有背叛。

除了关羽之外,刘备的另一心腹赵云,也曾被张飞误会,以为他背弃刘备投降了曹操。刚刚怀疑此事的时候,张飞对刘备等人说“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然后不顾刘备阻拦,直接率二十余骑离开。但是当他见了赵云,却没有直接动手,反而主动问道:“子龙,你如何反我哥哥?”

关羽比赵云更早认识了张飞,而且是张飞的结拜兄长,他与张飞的关系远比赵云与张飞的关系亲密,按理说,他应该更得张飞信任才对。为什么同样被张飞怀疑降敌的时候,他无论如何辩解,张飞都不肯听他解释;赵云却很容易就得到了张飞的信任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关羽在见张飞之前,已经为曹操效力

张飞在古城见到关羽的时候,之所以二话不说,就用丈八蛇矛招呼对方,并不是因为莫须有的猜想,才误会对方降敌,而是在此之前,关羽的确曾为曹操效力,斩颜良、诛文丑,替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还得到了曹操的厚待。这种情况下,任信都会怀疑关羽,更何况是性急如火的张飞呢?至于赵云投降曹操,仅是糜芳的一句话而已,可信程度低了不少,张飞的反应自然也不会太过激烈。


二、赵云有简雍为其作证

关羽当初从许都前往古城,与张飞相会的时候,虽然有孙乾提前替他向张飞报信,却根本没能取得张飞的信任,反而加深了张飞对他的怀疑,毕竟如果他真的如张飞猜测的那样,打算借着张飞对自己的信任,生擒张飞的话,利用孙乾进一步降低张飞的戒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长坂坡之战的时候,赵云在乱军之中救下了简雍,并派人将其护送了回来,如果他真的北上投奔曹操,根本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另外,简雍还替他向张飞解释了,他北上的目的,因此在见到赵云之前,张飞就冷静了下来,自然不会难为赵云。


三、张飞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接应赵云

这一猜想,可能很多读者都会觉得难以置信,觉得张飞这样的莽夫,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演义,就会发现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物,他做的很多事情看似冲动,却非常犀利,例如在虎牢关下,大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从而救下公孙瓒性命等。按理说,当时刘备在狼狈逃命,本身已自顾不暇,根本不是捉叛徒的时候,张飞却放弃了在刘备身边进行保护,非要亲自到乱军之中寻找赵云,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如果这还勉强可以解释为,张飞太过冲动,眼里揉不得沙子,那么他也应该马不停蹄的冲向乱军之中,寻找赵云的身影才对,可是他却在到了长坂桥之后,就借用树林,设下疑兵,然后“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仿佛在等待什么,根本不是找人拼命的架式。如果看来,张飞很可能故意假装怀疑赵云,实际上却是前去接应赵云。他之所以不能直说,是因为刘备身边,还有一部分人不信任赵云,如果直言,很可能引发一些争执,甚至会误了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张飞压根就没有相信赵云还投敌的,张飞是十分相信赵云的人品 所以碰面的时候才会冷静处理。
第2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张飞认为赵云绝对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种人而起,在事情弄清楚之后才会有一个更好的交代。
第3个回答  2020-11-12
因为张飞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张飞看似鲁猛,但是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他总能冷静处理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