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是陨石坑吗?

上次我说四川盆地是陨石坑,被这里一个高人给驳回了。。。。
现在我又发现塔里木盆地是陨石坑,而且还找到有力旁证!
在百度百科的“塔里木盆地”词条里,用很大篇幅论证了塔里木盆地是小行星撞击而成的。
不知道地球科学的高人们如何评价这个说法?

回答我之前先参考百度百科的“塔里木盆地”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29418.html?wtp=tt#4

呵呵,又是你啊!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塔里木盆地不是陨石坑。百度百科里的说法是错误的。

世界上现存所有的大型构造盆地都不可能是陨石坑。

要形成塔里木盆地那么大的坑,除非那是一个大得惊人的陨石——例如直径几百到上千公里。

但是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是一个什么概念?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略小于10公里的陨石撞到了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地方,就导致了一场生物大灭绝。2亿多年前发生过一次比6500年前恐龙灭绝更严重的生物大灭绝,可是据估计那颗小行星也只有几十公里直径。那么上千公里的陨石撞击结果呢?我不好说它会使地球生命全部灭绝,但绝对可以象核武器把人类打回石器时代一样,它会把地球生命撞回单细胞时代。

可是从现在的古生物研究结果来看,并没有发生过如此大的倒退。从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历史来看,如果真的有过这么一颗超级陨石撞过地球,那么它也必定是在至少十亿年前了。

无论陨石多大,它施加给地球的力也是一次性的,只能砸出一个坑,并在周围形成环形山,不会导致地壳构造运动的转变,也就是说,所有陨石坑都只能是一个单纯的陨石坑,它不会有构造运动的特征。

可是塔里木盆地,以及世界上所有的大型盆地,都有这样的构造运动,都可以从板块运动动力学中找到合理的成因。

塔里木盆地位于古华北板块的西缘,是一块相当稳定的结晶地块。它的南边是古忒提斯海,也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板块撞了上来,导致青藏高原隆起,高度上升到4000-5000米以上之后,由于重力作用无法继续上升,于是青藏高原物质就要向外流动。向东流动的部分遇到了四川盆地的阻挡,在龙门山形成逆冲断层。而向北北西方向运动的部分,遇到了坚硬的塔里木地块的顽强阻挡。

这一方面导致了塔里木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陆内俯冲运动,从而升起了高大的昆仑山并引起昆仑山区的一系列火山活动,另一方面,塔里木盆地一边顽强抵挡一边向北北西方向后退,从而导致了古老的天山再次隆起。

塔里木盆地有这么明显的构造成因,为什么非要把它往陨石坑上联想呢?

然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

你可以去找些尤卡坦半岛那个陨石坑的卫星图片来看,或者去Google地球上去看,你会发现那个曾经导致恐龙灭绝的超级陨石坑如今只剩下一点隐约可见的痕迹,早已没有环形山的模样了。

事实上,全球已经确认的陨石坑,基本上都是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留下来的,历史超过几千万年的,只有象6500万年哪个超级陨石坑才能留下一点痕迹,而两亿年前导致最大规模灭绝的坑,已经消失无踪。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强烈的风化夷平作用。陨石坑是外来力量造成的,它没有造山运动内营力的支持,所以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一个10亿年前的陨石坑,绝对不可能保留到现在,其坑壁环形山还有这么大的高差。

事实上,我们的地球上就没有一座几亿年前形成而能保留到现在的山(现存的有些山开始形成的年代确实超过几亿年,可是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在最近几千万年里有过再次的上升运动)。你要知道了造山运动的规模要比陨石坑撞击造山的规模大得多就会明白为什么陨石坑不能保留太久了。举个例子,西陵峡不知道你去过没有,造成西陵峡的山是黄陵庙背斜,相对高度也就几百到一千米的样子,可就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山,却是历次造山运动使它累计上升了170公里的结果。构造上升170公里,风化使它下降了169公里,还剩下1公里。没有构造力量持续推动上升的环形山,你说它还能剩多高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5
您好!

呵呵~谁驳回你的观点的?是哪位高人???

但是我要告诉你,我的观点是四川盆地是典型的造山作用形成的,而从我了解的塔里木盆地资料来看,我个人认为塔里木盆地是彗星撞击而形成的大坑。

但这需要论证:

我就提供一些资料和证据:

(1)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四大相邻的盆地之一。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公里,东西最长处1400公 里,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从它的大小范围首先允许了它是由宇宙巨大星体撞击而形成这个观点的诞生。

(2)
地质特点是: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构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块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范围并不一致。拗陷内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陆相沉积,最大厚度达万米,是良好含水层。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

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别是“盆地呈不规则菱形,四周为高山围绕。”这句话,这是完全不合规律的异常受力痕迹。正是由于受到撞击才会形成不规则菱形,受到力的冲击而产生了变形。

以上两点有力地说明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是不同的原因而形成的,虽然我不能一口断定塔里木盆地肯定是由宇宙巨大星体撞击而形成,但至少我还是比较支持这种观点,而其他证据则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发现。

希望我的解释您能够满意!谢谢!
第2个回答  2008-08-06
塔里木盆地因小行星撞击而成
[编辑本段]
一、陨石坠落过程

流星体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由于受其它天体的摄动或与其它天体碰撞,而改变其运行轨道,当其轨道变到与地球轨道相交时,就可能坠落到地球上来。

当流星体以约11—7.2公里/ 秒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时,它前端空气受到强烈压缩,经与空气摩擦而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在离地面约135 — 90公里的高度,大气阻力使流星体开始减速,由于激波和大气摩擦作用引起它的表面发热发光,开始气化 腐蚀,表面的熔化物质向流星体后部喷射,又使新的裸露面气化、熔蚀,使陨石发生烧蚀作用。流星体陨落到55公里以下,由于那里大气密度大得足以使它前端的空气受到强烈的压缩而产生激波,因而,有时发出隆隆的响声。当流星体降到12.5公里左右的高度,时速度减到100— 300米/秒的终点速度,其表面温度大大降低,不再发光,先前熔化的表展迅速凝固成黑色的熔壳,最后流星体撞击地面,成为陨石。

陨石陨落的整个过程大约延续几十秒至一分多钟。如果流星体质量相当大,其初始速度又大大超过音速,那么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直到强大的不均匀的冲击压力,使它在30—12公里的上空分裂成许多碎块,散落在大面积的面上,成为陨石雨。如果流星体很大,最后仍保持很高的速度,在它撞击地面前的瞬间,由于流星体前端的空气受到突然的非常强烈的压缩而急剧升温,使流星体本身及其周围的物质骤然气化而猛烈爆炸,结果陨石粉碎。

撞击处形成一个圆形的陨石撞击爆炸坑,简称陨石坑。坑的直径比陨石大得多。陨石和地球物质的碎片和熔化滴粒散布在坑周围的广大区域。巨大的陨石(直径在数十公里及以上)在着陆前的猛烈爆炸所形成的碎块,是不规则形状,因此,当其坠落地表之际,不一定在地表上形成标准的圆形撞击坑。

巨陨石坠地的后果:一是在地表上要形成一个巨大的撞击坑,也即产生断陷、拗陷盆地。二是于撞击坑周围要形成环形山、类环形山,以及同心的环形或弧形褶皱山。三是这类山脉中必然有明显的、规模宏大的断裂痕迹、粉碎性块状岩石(陨石)痕迹。同时这类山脉中的地表上必然还有与撞击坑表面遗留的类似的地表物质——土壤。而且距撞击坑越近,其类似的土壤则越多,距撞击坑越远,类似的土壤则越少。当然,这种类似的土壤是以撞击坑为同心圆(正撞)或同心弧(斜撞)方式分布。四是撞击坑下面必然还有巨陨石或者是小行星的残余物体,其下方则是撞击前原来的地表上的古植物层和古地表层。五是周围山脉的地表中也同样地拥有撞击尘土覆盖下的古植物层和古地表层。六是当巨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能量将地壳砸裂之际,撞击坑或周围必然会有火山爆发或者是火成岩山脉的诞生。
第3个回答  2008-08-05
应该不是的。
在新疆到四川的广大地带,在远古时期都是海洋。而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盆地。
在印度样板块的冲击下,海洋盆地逐渐抬升,原有的东边海岸变成了现在塔里木盆地的东边。
按照这样的理论,实际上塔里木盆地应该比现在大得很多。
但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已经接合了,所以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结合部,又产生了隆起,因此就将塔里木盆地最终给完全包围起来。

至于为什么不同意是小行星撞击,原因在于,如此大规模的撞击肯定在生物进化史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同时在盆地周边应该存在大量的稀有元素(比如铱,等)。可是现在并不能发现明显的证据,所以撞击说在目前基本上不能够成立。
第4个回答  2012-10-25
我比较同意是陨星撞击,理由是:1.纺锤形,证明它足够大,撞击爆炸不足以消耗它的本体,不会形成圆形撞击坑;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及形状符合撞击幅度;3.贝加尔湖,四川盆地等符合撞击挤压形状,里海、地中海等等也符合撞击挤压形状,4.中亚石油埋藏低也符合,5.以西带状沙漠也符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