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向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因而它风格纯朴,情趣盎然,流行甚广,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有着极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已被运用在电影动画、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商品广告以及印染、邮票设计等领域的创作中。
剪纸是由古代在其它物质材料上剪刻花纹演变而来的。最早见于战国刻花在银箔装饰品上,到了西汉时期已剪刻出了精美的金银饰片,真正的实物剪纸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宋代之前剪纸主要作为迎春的装饰品,除迎春外,劳动人民在剪纸中,还寄托了追求幸福生活的炽热感情,盼望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当然,民间剪纸的发展与古代的迷信活动是分不开的,如:巫者给人治病戴纸花高帽,执纸雕龙虎彩旗,以此驱邪。
民间剪纸的创作,显示了民间妇女心灵手巧的聪明才智,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也是她们精神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剪纸制作简便,因而源远流长。传播很广,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风格。加之地域不同、习俗不同、审美趣味的差异,又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我国民间剪纸有着五大特色:风格纯朴,它出自于劳动人民之手,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手法简洁,结构单纯简略,以适应制作的需求。构图装饰性,构图中讲求形式美的法则。造型意象化,在造型上以形写神,刻意夸张的表现方法。色彩的明快,色彩采用单纯明艳的配置手段。中国民间剪纸,除有共同风格外,各地的剪纸,又各放异彩。从西北到江南,可分为南、北两大风格流派:西北剪纸粗扩朴拙;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由于民间剪纸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剪纸的工具材料:
剪纸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剪刀、油盘、磨石、粉袋、纸等。
刻刀;是刻纸用的刀,有大、小各一把即可,大的刻粗而直的线用,小的刻圆线及衣服上的花纹用。其次再备一把小剪刀(头应尖一些)以作修饰之用。刻刀的大小要适宜于使用和刻制、一般长约三寸左右,阔二分左右,刀口为斜角口。刻刀的钢质要软硬适度,可以用钢锯条、钟发条替代。
油盘:是将画好的画稿放在上面刻制用的盘子。外框是木制的,当中放着烧过的锯木灰和牛油或羊油,称为油盘。油盘的软硬要适宜,太硬刻起来吃力,太软的纸容易凹过去。初学者可用旧三夹板代用,但不能在玻璃板上直接刻制。
磨石:是磨刀用的石头,一般配备粗、细各一块。磨刀时先在粗石上磨,后用细石磨,在细石上主要是磨刀锋。磨刀时要注意两面磨,使刀锋左右平均锋利。
粉袋:是用一块见方的布头,当中放进一些菱粉或山芋粉,用线扎住,在刻纸之前将油盘上扑上薄薄一层,上粉之后,刻时就不会使画稿粘住在油盘上了。
剪纸用的纸:最好是用宣纸染的红、黑、紫、深蓝等色纸或地方生产的毛边纸染的大红、大绿土产纸,这些纸薄而松,质地结实。可以刻的层数多。普通的白报纸集的大红纸或蜡光纸也可替代,但一次只能刻五、六张,而且细部、花纹不易刻。宣纸染的色纸和地方土纸没有光亮,十分朴素、厚重,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