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的十本书?

如题所述

1、《学记》2、《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3、《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4、《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5、《优秀教案》6、《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7、《致教师》8、《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9、《从平凡到卓越:25位优秀班主任的故事》10、《教育方法学》。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非常感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群文阅读的理解与实践》

推荐理由:这本书对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在理论上,不仅从阅读理论出发探讨了群文阅读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还对多文本阅读的源流进行了梳理,对有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同时特别关注了群文阅读对高阶思维发展的价值。
在实践上,探讨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系统化地构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各类课型及其操作要点,还较为详尽地说明了适用于群文阅读的十大教学策略及其应用。相信这样-本由理论到实践的专著,对于教师理解群文阅读、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都具有重要价值。
第2个回答  2020-10-14

◆书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作者:郑学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价:52.00元


作者介绍


郑学志  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中学执行校长、郑中国际学校德育校长。“未来学校”项目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全国知名班主任,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国培计划”首席专家,湖南省名师工作坊优秀主持人,西南大学特聘讲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对班级自主教育管理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著有《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30多部教育教学专著,作品总发行量达110多万册。



编辑推荐


该书是郑学志老师在其代表作《与学生家长“过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艺术和技巧》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作者根据自己最近10年来的研究和工作经验,重新审视了全书的主题、书名和内容,提炼出了更鲜明的主题——“构建良好家校共同体,创建新型家校关系”,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修订。新增加的一章“用新型家校关系点亮您的教育生活——构建良好家校共同体的策略”,能更好地反映新时代背景下的家长工作要求和家校沟通方法。作者对原有章节也做出了适当的增减。



内容介绍


本书是郑学志老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在新时代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创建优质家校关系的60个策略。这些策略涉及构建良好家校共同体、提高家访质量、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单亲家长工作、与留守学生家长沟通、与刁蛮家长“过招”等七个方面,全方位地介绍了班主任开展家长工作的技巧。


书中阐述的理论方法和介绍的大量实例,对于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扭转传统的家长工作观念,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目录


前言:在感动中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一章 用新型家校关系点亮您的教育生活
——构建良好家校共同体的策略

第二章 做一个让家长和学生都欢迎的客人
——提高家访质量的策略

第三章 有一缕阳光就灿烂
——开好家长会的策略
第四章 不断拓宽家长工作新视角
——办好家长学校的创新策略

第五章 呵护每一颗受伤的心灵
——做好单亲家长工作的策略

第六章 留守学生不缺爱
——与留守学生家长沟通的策略

第七章 对“非常”家长要有“非常”手?
——与刁蛮家长“过招”的策略


◆书名:《读书是美的》

◆作者:柳袁照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39.8元


作者简介


柳袁照,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中学教师,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诗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倡“审美课堂”。以诗人的情怀做校长,以对教育的思考入诗,并从中总结提炼了“诗性教育”,还原了教育的精神底气和文化根基,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已出版《老什物》《教育是美的》《学校是美的》《教育是什么》《清泉石上》《流连》《柳袁照诗选》《我在“最中国”的学校》等教育专著和文学作品。



编辑推荐


作者柳袁照长期担任中学校长,是“诗性教育”的倡导者,他用诗性的眼光走进教育,观察教育,发现教育的美,更发现学生的美。


《读书是美的》是《教育是美的》姊妹篇,书中收录了作者多年的教育札记,有对大师经典的解析,有对教育著作的品读,还有对大夏书系所出图书的品评,每篇文字都是作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 “读书是美的”观点,是对当下“读书人”尤其是教师的重磅一击,有时候卸下负担读书,才能发现书中的美,做个发现美的人



内容简介


《读书是美的》是《教育是美的》的姊妹篇。书中收入了作者多年来的阅读札记,有对大师经典的精彩解析,也有对教育著作的独到品读,尤其有对大夏书系十几年来出版的各类图书的精彩品评。展现了作者在读书中发现美,获得美,享受美的简单、纯粹之情。



目录


上编   美呀,在旅途中享受乐趣
中编  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
下编  美呀,在孤独中散发永恒的光芒


◆书名:《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

◆作者:张祖庆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42.00元


作者简介


张祖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谷里书院”创始人。出版作品:《张祖庆讲语文》《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光影中的创意写作》等。



编辑推荐


特级教师张祖庆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助力新手教师迈向卓越。


《我的听课史》《我的磨课史》《我的败课史》等多篇爆文全收录,张祖庆老师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那些与语文课纠缠不休的岁月,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年轻教师能不能冒出来,最先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能不能走远,关键看你的底气。



内容简介


很多老师能成为骨干教师,但很难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如何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


特级教师张祖庆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


全书实践性、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目录


代序 一名语文教师“野蛮”的第三次生长1

Chapter 1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

Chapter 2从新手到卓越的课堂修炼

Chapter 3当我们谈语文时,我们谈什么

Chapter 4评课就是评自己


◆书名:《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

◆作者:[美]帕克·帕尔默

◆出版社:华东师大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55.00元


作者简介


帕克·帕尔默  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及13个荣誉博士学位,还荣获全美教育出版协会授予的两项“杰出成就奖”、教会出版联合会授予的一项“卓越奖”,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级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级顾问。



编辑推荐


这本书称得上每个字都掷地有声,力透纸背。已有上千万世界各地的读者读过这本经典著作,不少人还从书中获得了砥砺奋进的坚定信念。

这本书问世以来不断地被推崇、引用、借阅,并反复研读。



内容简介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建立在一个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在书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困难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目录


导 言  源自心灵的教学

第一章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第二章 恐惧的文化:教育与分离的生活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第四章  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第五章  教学于共同体: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第六章  学习于共同体:同事之间的切磋与琢磨
第七章  不再分离:心怀希望的教学


◆书名:《教育,让成长真实发生》

◆作者:叶 翠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68.00元


内容简介

时代发展要求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如果我们还在昨天的教育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他们将失去明天。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老师们,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致力于学校“龙娃”课程建设,在五六年的时间里,使两所薄弱校合并由第三所学校接管的学校,迅速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活动时间



序辑 明确目标,帮助孩子 好地应对未来

第二辑 九年一贯,让课程滋养生命

第三辑 从教走向学,让学习真实发生

第四辑 教师,在自我迭代中成长

第五辑 服务教学,管理走向标准化


◆书名:《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作者:郑  英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49.80元


作者简介


郑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曾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教育,向美而生》等。



编辑推荐

课堂上,“伪合作”现象频现,“伪生成”现象高发,问题设计走了调,情境设置变了味……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守护作为育人主阵地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郑英,20年一线教学经验倾囊相授,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完美课堂。


内容简介


常态见出功力,细节彰显魅力。本书便是致力于在常态的课堂中发现问题,在熟悉的细节里创设景致,怀着教育的理想,步入真实的课堂。
书中具体描绘了课堂上常见的问题,这既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警醒,也是为教师朋友们提供的一种参考和对照。同时,作者还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带给教师朋友们一些实在的启迪,进而促成教师朋友们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一课一境”。



目录

自序 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

第一辑 课堂,要让生命在场

第二辑 教师,才是课堂的起点

后记 心里有学生,哪里都是课堂


◆书名:《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作者:朱永新,陶新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定价:48.00元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6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20多种文字对全球发行,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一人。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6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20多种文字对全球发行,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一人。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抗疫期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心理防护手册。

汇集了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的思考及实践。权威、科学、实用。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疫情之下,教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并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如何利用线上资源开展网络教育?非常时期,我们出版这样一本书,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内容简介

疫情来临之时,教育何为?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面对这次疫情,教师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面对疫情,教育何为?》 由朱永新老师、陶新华老师主编,汇集了多位资深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的20篇思考及实践:疫情之下,教师如何缓解不安情绪?教师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如何使用线上教育资源?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共育?……



目录

序言 灾难面前,教育应该做什么?(朱永新) /001

1. 生命无价:从这场疫情中我们能学到什么?001

2. 自我对话:疫情下教师如何缓解不安情绪?010

3. 放慢节奏:疫情下教师如何自我照顾?015

4. 接纳隔离:疫情下教师如何安排独处生活?019

5. 勿焦勿惧:疫情下教师如何保持良好心态?024

6. 科学统筹:疫情下教师如何做好时间管理?033

7. 安身安心:疫情下师生如何共克时艰?039

8. 共同涂鸦:疫情下教师如何打开学生心扉?044

9. 心理援助: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052

10. 患难与共:疫情下如何重构师生关系?061

11. 定制学习: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065

12.以读攻毒:疫情下如何用经典疗愈身心?070

13. 在家学习:疫情下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077

14. 网络教育:疫情下如何使用线上教育资源?091

15. 家校合作:疫情下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共育?124

16. 灵活应对:疫情之下教师如何练就领导力?132

17. 抚平创伤:疫情后教师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138

18. 公共安全:疫情下如何进行国家安全教育?143

19. 指挥若定:疫情下校长如何做学校的定海针?151

20. 奠基生命:学校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课?156

附录 把“停课不停学”的好事办好(汤敏) /169


◆书名:《如何教学生阅读与思考:每位教师都需要的阅读训练手册》

◆作者:(新西兰)黛安娜·墨菲,詹姆士·墨菲

◆出版社:中国青年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39.00元


作者简介

黛安娜·墨菲,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中学阶段阅读教育研究专家,拥有对阅读能力明显落后的中学学生进行教育干预的丰富经验。



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教会学生阅读,因为: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必备技能

高质量阅读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阅读能力低,多方面影响学生及教师

培养阅读能力,能够以廉价的投入获得巨大的改善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教授学生如何高效阅读的方法书,由资深教育管理者詹姆士·墨菲和富有经验的阅读教育训练教师黛安娜·墨菲合作完成,以两位作者50余年阅读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世界各地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们提供了通俗易懂、全面而易于使用的阅读教学指导。


阅读此书,你将了解:

 ·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逐步达到流利的阅读水平

 · 学校如何有效地支持所有阶段的阅读

 · 学校领导者如何为学生提供培养读写能力的环境

 · 学校如何真正有效地训练青少年的阅读能力

 · 只要方法得当,你就能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切实提升成绩。



目录

自 序 我们为何撰写本书

前 言

第一章 为何每个教师都需要了解阅读

第二章 对阅读的误解及其后果

第三章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四章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章 如何创造有利于阅读的环境

第六章 如何在学校进行有效的阅读干预

总结

接下来要做什么

后 记


◆书名:《陶行知教育箴言》

◆作者:陶行知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2月 

◆定价:49.8元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自幼好学,191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系主任等职,并担任《新教育》杂志主编,对教育革新贡献很大。陶行知一生积极为中国教育探寻新的道路,同时心系劳苦大众,他以大众易懂的形式和语言创作出了大量优秀诗歌,抒发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陶行知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教学做合——讨论集》《普及教育》《怎样做小先生》等。



编辑推荐

陶行知是我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行者。这本《陶行知教育箴言》汇聚了陶行知先生全部教育思想的精华,以及“诗经”经典,可谓凝聚其一生的教育智慧。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全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



内容简介

《陶行知教育箴言》是从陶行知先生诸多著作中精选出经典的内容,将其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汇集成册,以箴言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陶行知重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升华;他更重视儿童教育,让儿童做社会的主人,解放儿童的思想,“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发挥儿童的才智,首创“小先生制度”。陶行知在书中所写的经典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书名:《重新发现教育》

◆作者:高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49.80元


作者简介

高峰,山东高密人。高级教师,高级校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山东东营和潍坊两地担任中小学校长。现为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海淀区政府督学、海淀区人大代表。荣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劳动模范等称号。著有《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重新发现学校》《重新发现教育》等教育专著以及儿童教育小说《小蚂蚁学校》。主研的“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构建幸福教育育人模型,探索立德树人办学路径”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编辑推荐


本书是高峰校长幸福教育系列作品之一,书中既有作者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也有作者对教育梦想的追求,更有作者积极的教育行动。作者借助对教育的重新审视,找到了破解教育问题的方法,其思考和行动对校长、教师,甚至家长都有一定的启发。



内容简介

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是判断学校追求最重要的标准。


担任北京玉泉小学校长后,高峰校长开启了新的发现教育之旅。本书是他9年思考与实践的总结,在书中,他谈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谈课程、课堂,也谈师生、家长,旨在借助对教育的重新审视,推动教育向原生态的回归。


我们要重新发现教育,回归教育“让人成为人”这一本质追求,找到破解教育问题的方法,积极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让更多孩子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



目录


自序 重新发现了教育的什么

I 教育的生态

II 教育的病理

III 教育的本质

IV 教育的思考

V 教育的行动

VI 教育的未来 

后记 寻找教育的原生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