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风民俗

如题所述

1、扫尘
“春节 扫尘二十四,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3、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春节的民风民俗: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2、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3、 倒贴福字。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4、压岁钱。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5、放爆竹。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6、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
7、逛庙会。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8、观社火。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9、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
第2个回答  2021-01-07
春节的民风民俗,各地都是不同的,但大部分都会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然后放鞭炮,这个是每个地方都会固定的,然后还有一些地方必须吃饺子,吃猪蹄儿,做很多的菜,守年夜这些好,这大部分都有吧,也有一部分是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的,这个理如果一一列举了,就太多了,这个你可以查一下各地的风俗习惯
第3个回答  2021-02-09

#过年那些事儿#春节习俗民风

第4个回答  2021-01-07
相似回答